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

第633章 天子禅位

  按理说,传达圣旨是御史大夫的职责。

   但如今朝廷建制不全,三公九卿多有缺漏。

   因此,刘协这份诏书,是他一早就写好,然后在朝会上,点了黄门侍郎王凌来宣读的。

   刘协禅位之事,事前没有跟任何人商议过。

   无论是刘备、张与,或者整日与他同进共出的华佗、张仲景,没有一个人发觉到不对。

   因而。

   当毫无防备的王凌打开诏书,看清里面内容之后,呆若木鸡。

   他震惊的瞪大双眼,缓缓抬头,不可置信的看刘协,声音轻的几乎听不见:

   “陛下……”

   王凌的异常引起了刘备、荀彧等人的注意。

   刘协见此,生怕出什么变数,便立刻出言催促:

   “呆站着干什么?朕让你宣旨!”

   王凌被刘协的话叫回神,定了定心,这才开口宣读:

   “朕承天命,继大统,迄今五载。

   初登大宝,即遇逆臣作乱,朕身受其制,苦不堪言。国事纷扰,四方不宁,天下大乱,称帝称王者众,朕虽居九五,然力不从心,无以平定。

   幸有皇叔刘备刘玄德,忠心耿耿,始终不渝,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历经艰险,终见成效,乱臣贼子,一一平定,四海之内,渐趋安宁。”

   王凌念到这里,众朝臣大多都面带笑意。

   别说他们了,连刘备听着,都以为大战结束,刘协要封赏众臣,只是先从他开始罢了。

   但后面,王凌话头一转,沉声道:

   “然朕自逆臣之乱,身受重创,实难挑天下万民之重担。

   皇叔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功绩卓着,百姓爱戴,实乃天下之主。朕为天下苍生计,思之再三,决意禅让,以贤让位。”

   听此。

   众朝臣如同当头被人打了一棒,脑瓜子嗡嗡的。

   但等众人反应过来后,或灼热、或复杂、或震惊的目光,毫不掩饰的往站在最前方的刘备身上。

   一份圣旨,满打满算也没有多少字。

   等刘备反应过来的时候,王凌就已经将圣旨念完了:

   “皇叔之德,足以继朕之后,治理天下。

   朕之诏书,天下皆知。愿皇叔继朕之后,光大汉室,永固江山,朕虽退位,亦感欣慰。”

   读完后,王凌便垂目退到了一旁。

   满朝寂静。

   刘备背负着各种目光,心中天崩地裂,目中风起云涌,但也只是神色复杂的看着刘协,一言不发。

   刘协高坐龙椅,接收到刘备的目光后,先是心虚,但很快变得坦然:

   虽然先斩后奏,没有跟皇叔和先生商量,就下了诏书,有些不合适。

   但他也知道,若是不这么做,皇叔肯定不会同意的。

   这么久相处下来,他岂能不知皇叔的心思?

   一心重振大汉,真心为他筹划,根本无心登临皇位。

   可他诏书上所说的,也是事实。

   他被迫登基,又被董卓所伤,连华佗和张仲景当年都说难至舞勺。

   天下大乱,也是皇叔带着先生和关将军等人去平定的,他根本什么都没有做。

   作为天子,他自省,实在是德不配位。

   而且。

   在外几个月,他发觉比起处理政务,他更喜欢游山玩水;

   或者,跟先生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

   再或者,随张太医令行医问药。

   这都很好!

   反正。

   他在位的时候,解决了董卓,斩杀了袁术、公孙度,又陆续收回了兖州、豫州、扬州、辽东等地,已经很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剩下的事,就交给皇叔吧!

   当然了。

   除了这些,刘协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虽然皇叔没有架空自己的意思,但实际上,朝中得力的都是皇叔的人。

   他只是年纪小,但不是不懂波谲云诡,尤其刘备对他是真的很好。

   所以,到了该下台的时候,他得知道要主动给自己找台阶下。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需两帝。

   这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刘备,更是为了大汉。

   刘备、刘协叔侄两人静默对视。

   而殿中的朝臣,也反应不一:

   最惊喜的,当属麋竺、陈群、荀彧等人,他们追随刘备,也是希望自己与家族都能更上一层楼。

   刘备是天子,和刘备是下任天子,其中的差距也不是一星半点儿!

   若刘备顺利登基,他们自然也能再上一层。

   除此之外,就是张飞、张仲景等人,他们跟刘备、刘协关系都不错。

   此时,一边高兴刘备即将继位,一边又有些担忧刘协。

   至于第三批人,则以司徒王允、曹操等人为代表。

   一朝天子一朝臣,权柄的交替就意味着权利中心的转移,他们得为日后做打算!

   因着如此,这些人也是最按捺不住地,其中不少已经开始窃窃私语。

   虽然朝臣有意控制音量,但说话的不是一个两个,一群人凑在一起,实在是吵得很。

   刘备整理好情绪后,也没管这些杂音,而是深吸一口气,躬身下拜,沉声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