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红楼,开局大雪龙骑下江南!

第200章 大事不妙

  贾母则趁热打铁,恳切地请求:“皇上,此事关乎公正,请您主持公道。”

   就在皇上犹豫不决之际,殿外的士兵神色紧张地闯入。

   “陛下,大事不妙。”

   他们的慌乱在一片静默中格外刺耳。

   皇上面色愠怒,质问其缘由,然而听到的却是:“皇上,民众强烈要求为贾逸申冤,人数众多,眼看就要涌入皇宫。”

   皇上难以置信,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他愕然。

   原来,这些百姓自发前来为贾逸请愿,且声势浩大。

   皇上深知民意的力量,立刻命人传几位颇具影响力的百姓进殿陈述。

   这些百姓甫一入殿,立刻双膝跪地,状似告状。

   皇上尽管心中不满,但仍耐着性子询问:“究竟为何,你们对贾逸之事如此关切。”

   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这似乎是一种民间的正义呼声。

   百姓们争先恐后地讲述宝玉被处死的真相,言语间充满了对贾逸的敬仰。

   贾母闻言,心急如焚,她断言:“皇上,这些人必是贾逸指使,不可轻信。”

   然而,贾逸的形象与她的描述截然不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而那些百姓,竟毫不犹豫地揭露了宝玉的善举。

   "肃静!"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严厉而不容置疑。

   他岂会看不出,眼前局势分明,何须多言?

   贾逸怎能调动全城百姓为他发声?即使是帝王,也难以做到这般声势浩大。

   "贾逸,你还有何话说。”

   皇帝再次审视着他,心中虽有所保留,却仍存一丝期待。

   毕竟,他对贾逸的信任并未彻底消散,否则不会陷入如此纠结。

   事已至此,明眼人都能洞察实情,再多辩解亦是徒劳。

   "这……"皇帝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贾逸的意图,他心知肚明。

   然而,他如今身处困境,前言如箭在弦,无法收回。

   若如此,他的威严何在?何需他人提醒?

   "陛下,秦可卿的品行你我皆知,不妨给他一次宽恕的机会,"贾逸适时提出,目光犀利。

   随着百姓的喧哗,皇帝对事件有了清晰认识,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台罢了。

   "朕当如何决断。”

   皇帝顺势问道,内心深处,他渴望得到答案,其他事暂且抛诸脑后。

   "罪可恕,责难逃。”

   贾逸试探着提议,这是他目前认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别无他法。

   "那依你看,朕该如何惩处。”

   皇帝紧逼一步,此刻,他的心思全然聚焦在此。

   "陛下不可轻信小人离间,贾逸与他们截然不同,此乃诽谤之词,"贾母焦虑地疾呼,心中震惊于局势的逆转。

   她本意只为宝玉讨个公道,未料事态发展如此出乎意料,令她难以接受。

   此刻,她抓住最后的机会,坚定地反驳。

   "皇上,贾逸绝非谣传中的那样,怎能让他担当如此重任。”

   贾母的话语掷地有声。

   皇帝心中盘算,贾逸掌握兵权,正是他欲削弱权力的良机,于是他故作询问:

   "贾母,你所言有何证据支持。”

   事实面前,贾母的论据显得苍白无力,众人对此心照不宣。

   "宝玉之死,难道不足以说明一切吗。”

   有人附和,暗示无需过多讨论。

   "冠军侯,你的行为虽无可非议,但宝玉之事,你必须有个交代!"皇帝借此机会,步步紧逼。

   贾逸岂能不懂皇帝的暗示,他反问道:"既然如此,夏五又当如何应对。”

   "或许……冠军侯暂退位以示公正?"贾逸提出新的建议,试图化解眼前危机。

   当皇上的言语落下,他立刻留意周围人的微妙表情。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立刻有人出声反对,声音中带着一丝紧迫。

   这怎么可能?满朝文武,几乎清一色地支持贾逸,一旦贾逸离去,凤字营若有所动作,谁又能接替他的位置,稳定局面?“你们此言何意。”

   皇上眉头紧锁,他万万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仿佛他的话并不具备权威。

   “陛下,冠军侯不可或缺。”

   另一人附和道,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是啊,万一有变故呢。”

   众臣纷纷开口,担忧的气氛在殿内弥漫。

   “哼,难道没有贾逸,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

   皇上的话语中透出强烈的不悦,显然,他看出这是对自己的质疑。

   “怎……冠军侯对陛下的决定有异议吗。”

   贾母此刻情绪高涨,皇帝的态度让她心生希望,她迫不及待地催促。

   “哼!难道贾逸犯错,我们便无法应对。”

   皇上心中怒火中烧,他明白,这不过是为自己打算。

   “皇上,你的决断真的毋庸置疑吗。”

   贾逸平静地发问,他的无辜被误解,让他感到无奈。

   “何意?冠军侯难道质疑我的决定。”

   皇上反问道,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惊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