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魔法文明与诸神之战

第57章 海族发展未来

  后续的一个月时间里。

   两名海共社的成员,也正常的进入了这学期的期末,开始备战期末的各项测验。

   就连策反渗透工作也都暂时放缓。

   按照白龙的策略。

   他们首要任务是安然的在帝域军部扎根,唯有站稳之后,才能枝繁叶茂的扩散开来。在面对各种测验的时候,必须尽可能做到最好,至少不能太差,以至于之后被分配到边缘地区,毫无直接性的建树。

   不过白龙自己没有这个打算,所以摸鱼的心思也更重,也更加不掩饰一些小举动。

   这也算是铺垫。

   因为他之后肯定会离开这所军校,作为那两位海共社成员举报有赏的功绩,助力他们进一步往上爬。

   在这之前……

   ……

   城市卫兵团。

   团长,布罗莫大人办公室。

   海族并不喜欢太过明亮的环境,所以长期办公的地方都比较昏暗,只需要有基础的光晕即可。

   “这是其他城市的城防图?怎么比你这边差这么多?”

   白龙把腿放在办公桌上,以高傲的姿态问询着。

   “回禀大人,因为我们这边有鳞泊军校的关系,防卫的力度要远高于其他城市。并且这里也是联通几大城市的要口,为了保证安全性,在武器装备供应方面的优先度也高。”布罗莫回应道。

   他此刻已经是完全被控制状态。

   除非有其他强者发现,并且用净化类的魔法帮他解除血魔法的精神控制,否则他就会如同血族眷属那般,完全听命于控制他的白龙。

   这种控制,如果放到对血族有所防范的陆地种族帝国,基本没多久就会被识破并解除。

   海族这边,确实疏于防范了。

   在漫长的历史当中,血族也不喜欢在海族长期生活,也就从来没有进行过暗中控制的情况,自然警惕性就下降许多。

   “这种规格炸弹的杀伤半径是多少?按照柯联标准。”白龙指着一众武器问道。

   “仅有五米,随后威力会大幅度削弱,这是柯联常规深水炸弹的改良版。”布罗莫回答道。

   “这么弱?”白龙疑惑。

   据他所知,柯联目前的常规深水炸弹,杀伤半径都是十米级别。

   个别高规格的,甚至掺杂水元素炼金混合物情况下,可以到达三十到五十米的杀伤半径。

   那是一个深水炸弹投下来,持有近战武器作战的海族战斗群,不知道得死伤多少。

   ……

   “都是多年前向柯联购买的库存,我们自行研发的技术也没办法超过这个规格,还受限于制作环境和技术工人数量的问题。为了保证后续产量,也暂时不会考虑研发大威力型号。”布罗莫大致解释道。

   “优先解决有没有,再考虑提质量这点,倒是不错。”白龙对于这个策略还是很满意的。

   “那这种手持式鱼雷呢?”

   他很快又指着另一种武器问道。

   那是一种可以手持的微型鱼雷,长度是0.9米规格的,在海水的浮力下完全可以做到单个海族,配合专门的发射器肩扛式发射。

   “这是针对海格斯(机甲)的武器,正面命中的话,可以瘫痪绝大部分普通型号海格斯。不过航速较慢,一般都是采用隐匿在海床下的偷袭,且得是至少三发齐射保证命中率。”布罗莫也是很快介绍道。

   “果然都是落后型号的武器,居然没给鱼雷加装简易抗水阻魔法增加航速。”

   白龙又翻了翻布防图相关的武器清单,只要是涉及“热武器”方面的,基本都是落后柯联公开武器两个版本。

   并且大多数没有后续自行研发的能力,只能够靠海岛的陆地军工厂仿制一些,功能威力等可能还要弱一截。

   即便在冷兵器方面。

   海族的金属产量也严重不足,并且后期维护和更换率要远高于陆地。

   即便是这座防御较强的城市,在仅有少量精锐装备柯制魔法枪械的情况下,其余精锐士兵的盔甲都是简约型的,无法做到曾经陆地种族的“重型盔甲”,更无法大规模列装。

   这也导致很割裂性的问题。

   ……

   帝域军队。

   有的士兵手持水下魔法枪械;

   有的士兵能驾驶水下全地形坦克;

   有的士兵能驾驶潜艇或海格斯(机甲);

   而有的……

   只能装备铠甲,手持只有枪尖是金属的长枪或三叉戟。

   甚至铠甲覆盖率和列装率不足,部分士兵只能够使用手持长枪这种冷兵器。

   都不说面对坦克、潜艇、海格斯。

   一个大队的魔法枪械军队,都能做到单方面屠杀。

   割裂感,异常严重。

   这是帝域本身基础工业能力不足,大量拼凑陆地种族武器装备的结果。

   根源性的问题果然还是在于……

   ……

   “基础数学以及海洋独有的机械术(物理)、炼金术(化学),并未得到有效研发,或者没有明确道路。”

   “陆地种族在崛起的厄沙帝国和柯联之后,有着众多魔法科学技术的飞跃式提升,海族受限于环境无法跟进的同时,也没办法轻易效仿出属于自己的研发体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