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零六章
“走吧!”希芙说道。
格尔有点诧异的看向希芙,犹豫的说道:“你要跟我走?你可以留下的,我并没有杀害那些士兵,你可以解释的。如果你真的跟我走了,你就彻底要和你的家乡分道扬镳了。”
格尔还是很淳朴的,就像他对古一到现在都充满敬意一样,如果可以,他其实挺乐意给那些对自己心怀善意的人一个好的结局。毕竟在他长这么大,真正对他怀有善意的人并不多,毕竟以前,他和周边的人,都在尽力的活着,根本没时间去考虑那些有的没的,没人有心思去关心其他人。
在某些极度困苦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因为生存压力而忽略廉耻。这句话源自《汉书·志·食货志上》,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象: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为了求得生存,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平时难以想象的举动。这并非因为他们的本性中缺乏道德观念,而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本能的力量显得尤为强大。当人们摆脱了饥寒的困扰,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才有可能为道德准则的培育和坚守提供条件。那时,人们才有足够的精力去维护自己的尊严,恪守内心的廉耻观念。只有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能关注道德。然而,在极端的生存压力下,这种关注显得苍白无力。强调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要求,更是为道德和廉耻心的坚守奠定基础。
在格尔的老家,生存已经很困难了,谁能想那些有的没的?
他们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弄到食物,然后活下去!
饥饿会把人折磨成野兽!
“在决定帮助你的时候,我就已经和阿斯加德分道扬镳了。”
希芙没有多解释。
实际上希芙一开始的确是热血上头,但很快她就反应过来了。格尔的确可怜,但可怜的人多了,这不是阿斯加德能够原谅他的理由。毕竟他杀害了很多阿斯加德人,先不要说地心之战,死在他手里的阿斯加德人就已经差不多一千人了。
就说之前,他绑架希芙的时候,顺手杀害的阿斯加德人。
这些都是血债啊!
阿斯加德人可不讲究白左,他们可不会因为罪犯有着悲惨的遭遇,就原谅对方。
血债就是血债,这是无可辩驳的。
别和阿斯加德人扯什么人道主义,那玩意阿斯加德人压根不关心。
你要跟阿斯加德人谈什么废除死刑,他们能够给你一个大嘴巴子!
说实话,到现在都不太能理解那些主张废除死刑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不妨先来反问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呼吁废除死刑呢?很明显,是那些曾经犯罪没有被清算,正在犯罪没有被发现,和即将犯罪只差作案地点的坏人。坏人害怕死刑,而西方正在极力鼓吹废除死刑,所以西方等于坏人,这个逻辑应该没有问题吧。有一句话说得好,事情没有发生在他身上,而他却非要劝你大度,这种人你一定要离他远一点,因为将来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死刑在人类社会中就像核弹,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和中国法律坚决保留死刑不同,西方国家今天广泛推崇的废除死刑运动,正在打破人类社会保持稳态的威慑纪元,注定要迎来人性阴暗面的反噬。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卧龙叫“我行你不行”盎撒双标,与之对应,还有一种凤雏叫“何不食肉糜”北欧圣母。作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群,北欧国家拥有大量财富和超高福利,吃得太饱人就容易飘,不接地气之后,逐渐开始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极端环保主义、极端动物保护主义、极端性别主义,特别是对杀人犯高度共情的极端人道主义。
简直不知所谓。
甚至这班人,还把废除死刑和社会发展,文明发展高度绑定,好像废除死刑是趋势,是文明的标志……实际上完全是胡扯!
这玩意就是一帮人在一群别有用心之人的忽悠下,高度自嗨下的产物!
想象一下,如果杀人犯没有被判处极刑,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废除死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许多西方国家陆续废除了死刑,最初预期社会将迎来和平的局面,但最终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失控了。墨西哥在2005年的决议中,关于废除死刑的问题获得了79票支持和2票反对,最终根据民意决定废除了死刑。当时,许多人甚至聚集在一起庆祝,每个人都认为他们渴望的人权终于实现了。墨西哥的犯罪率一直在飞涨,使得警察这本来就是高危职业的工作变得几乎无人敢再从事。由于犯罪分子日益嚣张,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将全力以赴应对他们的抵抗,导致数千名警察在此期间丧生。甚至在白天的时候,在街上发生了一起恶性抢劫案。这时候,群众们再次呼吁,相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采取严厉措施打击各种犯罪行为。这岂不是自寻烦恼的行为吗?渐渐地,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废除死刑所存在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