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

第90章 太猛了

  要知道,为了朱政,他们精心挑选了两百名骑兵突袭高天庄。

   但现在这是什么状况?

   人没抓回来,派出的人还全搭进去了?

   这世界疯了吧?

   哪有骑兵被火枪手追杀的道理?

   朱高煦一听此言,第一反应是对方在撒谎,于是拿起鞭子就抽了过去:

   “放肆!”

   “再敢胡说八道,我砍了你。”

   朱高煦虽在朱棣身边长大,军事才能没学多少,但朱棣的坏脾气却是学了个十足。

   教训完来报信的骑兵后,朱高煦拔出随身大刀,高喊道:

   “给我冲!”

   “取朱政首级者,赏银百两。”

   “敢后退者,就地处决。”

   “都给我冲,血洗高天卫,不留一个活口。”

   一听有赏银,骑兵们立刻亢奋起来。

   但就在他们刚到高天庄门口,就见有骑兵朝他们奔来。

   他们本能挥刀欲砍。

   然而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先前先进高天卫的同僚么?

   他们是要当逃兵?

   不怕掉脑袋?

   “快撤,高天卫的人追来了。”

   这群人一边大喊一边往外跑,身后不时响起火枪声。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冲在最前的骑兵首领刘志不知所措。

   这次行动本是为了替二王子和三王子出气。

   在他看来,即便那指挥使在这冲突中丧命,也没什么大不了。

   毕竟二王子和三王子是皇孙。

   即便上面真生气了,后果也不会太严重,他相信虎毒不食子。

   但如果这场冲突里,牺牲的是他,那可真是不划算。

   见到燕王军队败退,后面又响起火铳的轰鸣,他立刻决定,不再往前走:

   “出啥事了?”

   “回禀刘将军!”

   “高天卫的火铳太猛了!”

   “好多兄弟都被打倒了。”

   “要不是我们几个跑得快,估计您连我们的影儿都见不着了。”

   “呃……”

   刘志正被这消息震得愣神,身后忽然出现一群手持火铳的士兵。

   逃散的燕王骑兵边跑边喊,而那些高天卫士兵则边跑边换弹药。

   他们四个一组,互相协作,掩护前进。

   刘志他们头一回见到这种打法。

   正当他们惊讶于这种战法时,旁边的路上忽然冒出个穿着官服的人。

   看上去是个指挥使的行头,手里也握着火铳,但跟士兵们的显然不同。

   它全身漆黑,枪杆也更细。

   刘志打量这人时,那人手里的动作也开始了。

   只见他抬枪,眯眼朝他们这边开火。

   他似乎听见了破空声,接着胸口一阵痛,还没反应过来,两眼一黑,整个人就软倒了。

   直至完全失去知觉,他都无法相信,自己竟然中招了。

   这怎么可能?

   火铳的射程不是只在五十步内吗?

   为什么这次隔这么远,那人还能打中他。

   紧跟其后的燕王卫兵,亲眼目睹自家将领在面前倒下马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就连刚才嚣张得要灭了高天卫的朱高煦,也被吓得有些手足无措,躲到了骑兵后面。

   而高天卫这边,见指挥使一枪一个的英勇,士气瞬间高涨。

   这时哪还管什么战略部署,扛起火铳就冲上前去。

   高天卫这种无坚不摧的气势,直接让匆忙赶来的蒋尚武震撼,接着热血沸腾起来。

   原本以为有燕王骑兵围攻,高天卫怕是凶多吉少。

   万万没想到,高天卫不仅没事,还把燕王的骑兵打得溃不成军。

   若非亲眼所见,打死他也不信。

   当这一切活生生展现在他眼前,他只想目不转睛地看清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蒋尚武难以置信,曾经那鸡肋般的火铳,在朱政手中竟变得如此强大。

   不过确认高天卫安然无恙,蒋尚武也不急了。

   他选了个最佳观赏点,缩在那儿,慢慢观战。

   他看见高天卫的士兵并非排成一行冲锋,而是四人一组,向燕王骑兵发动攻势。

   见此情景,他眉头微蹙。

   这不是火铳兵的传统作战方式。

   大明火铳射速慢,精度差,为弥补这些缺点,通常火铳兵会排成一排,集中射击,以量取胜。

   尽管高天卫的火铳已经改良,但在之前的军演上,高天卫用的也是一排排射击的模式。

   但这次,高天卫的进攻方式有所不同,士兵们分散开来,每四人一组,三个小组呈扇形向前推进,攻打燕王骑兵。

   这是他前所未见的进攻方式。

   不过,他毕竟是个领兵打仗的好手,观察一阵后,他渐渐明白了门道。

   “妙哉!”

   “原来这是精简队伍啊!”

   “实际上,他们的攻击方式和军演上相似。”

   “第一组四人射击完毕,在换弹时,第二组接上,然后是第三组。”

   “他们射击之间存在时间差,正是这个时间差保证了连续射击。”

   “彼此间形成火力覆盖。”

   “同时,这种小组组合方式,让整个高天卫分散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