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

第201章 感谢上天

  于景辉一看,第一反应是这些人也太拼了。

   可他想看清楚都是谁,却发现最前面站着的似乎是皇上。

   那人虽然几乎被冰雪遮住,但朝廷混了这些年,他自然能认出对方的身形。

   “皇上!”

   于景辉快步上前,直接跪在朱元璋面前。

   “微臣于景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啥?”

   于景辉一时愣住,但很快就站了起来,走到秦博远旁边站好,还用手指戳了戳秦博远。

   秦博远来得虽早,但也啥都不知道,于景辉自然没问出个所以然。

   紧接着,户部尚书于东来和工部尚书方仕通也匆匆赶来。

   他们本来就离得不远,再说这突然下大雪,救灾的事他俩都得参与,也就没耽误,赶紧往皇宫赶,半道上就遇上了。

   本来还以为这种天气下,他们俩应该最早到的。

   没想到赶到朱雀门,已经有人在了。

   心里又好奇又来气。

   等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皇上,吓得差点丢了魂。

   连忙上前请安。

   心里更好奇了,宫里出啥事了吗?!

   “微臣于东来!”

   “微臣方仕通!”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朱元璋这时的表情还算满意。

   “不等了,有你们几个就够了!”

   几人一听,心肝儿都颤了。

   皇上这是要干啥,兄弟几个可还想多活几年呢!

   正当几人猜测朱元璋的意图时,朱元璋开口了:“咱们先去城外看看,也了解一下这一晚上冻死了多少难民!”

   几人一听,心里的大石头才落地。

   原来是去救灾,这样看来有他们几个确实够了。

   甚至礼部都不需要。

   至于兵部和刑部,跟救灾根本不沾边,不添乱就不错了。

   不过几人心中却是有些感动。

   朱元璋一点作秀的心思都没有,真是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啊。

   甚至愿意站在雪地里,和百姓同甘共苦。

   于是众人又开始一顿夸:“皇上心中装着百姓,是我们这些臣子的榜样啊!”

   朱元璋心系百姓,根本不想搭理这些客套话。

   “你们就别给我来这些虚的了。”

   “有这功夫,还不如帮我想想怎么援助城外的难民!”

   朱元璋话音一落,抬腿就往外城走。

   可他在雪地里站久了,脚下发虚。

   刚迈出一步,差点摔一跤。

   还好小五反应快,一把扶住了他,嘴里还大声喊着找御医。

   朱元璋却不乐意了:“喊啥御医。”

   “我要去城外,不亲眼见到难民的情况,我哪能放心!”

   小五只好照朱元璋的意思办,扶着他往太平门走去。

   守门的士兵见状,早早准备好,开了城门。

   朱元璋原本还满怀期待地想看看难民的状况,可这会儿却有点不敢看了。

   他年轻时候,战场上尸横遍野的场面也不是没见过。

   可一想到城外可能也在上演这番景象,他心里竟然有些发怵。

   就在朱元璋做好心理准备走出城门,却发现城外是另一番光景。

   雪还在下,但到处搭起了大小军帐。

   除了军帐,还有一些简陋的小棚子,棚子里正有十几口大锅在煮粥。

   忙碌的是十几个穿军装的年轻人,正围着几口大锅忙活着。

   朱元璋瞧见这光景,一时之间愣住了。

   接着,他不由自主地走向那口大锅旁,闻着从锅里飘散出的粥香,肚子竟咕咕叫了起来。

   正忙活着煮粥的少年见一老者走到近前,肚子还伴着响声,也没觉得奇怪,顺手拿起边上的碗,给朱元璋舀了一碗粥。

   “老爷爷,这粥虽然还没全熟透,但您可以先喝,暖暖身子。”

   朱元璋望着少年那憨厚的笑容,也不挑剔,端起碗边吹边喝。

   第一口感觉,这粥还挺浓稠的。

   虽说有点夹生,但不可否认,这么一碗粥下肚,身体的确暖和多了。

   这时,粥棚外一个像是百户模样的大汉朝着煮粥的少年们喊道:“粥煮好了没?”

   “不就是煮个粥嘛,咋这么磨蹭!”

   “这年头有粥喝就不错了,你们还想把粥煮成朵花儿不成?”

   “秦师南,已经行了,你那边可以敲钟通知了!”

   “得令!”

   于是,那百户大汉转身敲响了一面铜锣。

   这一敲可好,原本几乎鸦雀无声的军队帐篷里,立刻涌出一大群衣衫破旧的难民。

   随着人群的出现,刚才看起来鼓鼓囊囊的帐篷,一瞬间瘪了下去。

   帐篷顶上的积雪也扑簌簌落下,之前被雪盖住的字露了出来。

   “高天卫四排一班!”

   “原来是高天卫啊!”

   虽然朱元璋不清楚这四排一班是个啥编制,但高天卫他是再熟悉不过了。

   起初创立高天卫不过是心血来潮,只想考验那臭小子一番。

   没想到这小小的高天卫却一次次带给他惊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