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

第115章 东宫伴读

  当年皇上硬是要分藩,让皇子去守边疆,不是也有很多人反对吗?

   可结果呢,还不是照着皇上的意思办了。

   当初反对最厉害的,还差点被皇上当箭靶子,差点送了命。

   所以现在看皇上心意已决,他们也就不再劝了。

   不是赞同,是真不敢啊。

   反正大明朝,说来说去都是你们老朱家的,你们爱咋整咋整。

   武将那边受的刺激更大,特别是宋国公、立国公这样的军队大佬。

   他们本来猜朱政是蓝玉那一派的后生。

   但他们私下里一合计,蓝玉那地位,皇上不至于为他做到这份上。

   他们在军中混久了,都司卫所的能量大小,门清得很。

   特别是高天都司独立管理,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意味着朱政以后没人能管得住。

   从今往后,朱政就是高天都司的老大,想怎么练兵就怎么练。

   甚至可以直接领兵出征,不受别的部门限制。

   再说这高天都司的位置特殊,离金陵城就十来里,简直就是皇帝的私人保镖团。

   这么个小高天庄,能养得起那么多人?

   毕竟大明的卫所,不只是个军营,还得管士兵吃喝拉撒,经济来源。

   皇上要把高天卫升格为都司,人数要到三千多。

   那相应的得有三千多户军户的田地。

   可京城附近的地,金贵着呢,哪有那么多闲地?

   更何况,现在大多数土地都在王公贵族手里。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他们那挖肉。

   谁乐意啊!

   所以,这俩人从开始的震惊,变成琢磨怎么养活这三千多人了。

   左思右想,他们得出了共识:

   这赏赐看似重用朱政,其实是扔给他个难题。

   处理不好,可能就得罪所有王公贵族了。

   当然,如果皇上真心想护着朱政,可以直接从国库掏钱养活这些人。

   但国库有那么多银子吗?

   两人对视一眼,默默地摇了摇头。

   在场的人里,只有蓝玉懂朱元璋的真正意图。

   因为他看到了朱政那块藏着深意的玉佩。

   知道朱政的真实身份。

   皇上的心思很清楚。

   时间不多了,得抓紧时间,让朱政熟悉军队生活。

   培养一批只效忠他的兵,他才能放心把皇位传给朱政。

   蓝玉想到这,心里五味杂陈。

   既为朱政高兴,又为自己难过。

   他们也为大明流过血汗,怎么就不值得你朱元璋信任呢?

   何况朱政是他亲外孙,他会坑自己外孙?

   朱元璋顿了顿,又接着说:

   “从今天起,朱政作为东宫伴读,和朱允炆一起念书。”

   众人听了,又悄悄瞄向朱允炆。

   特别是刚才反对的那些文官,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他们这才明白皇上的用意,原来是要为未来的皇上铺路,暗中为皇孙打算呢。

   只是这计划,稍微动动脑筋都能看出来。

   现在他们也不嫌朱政年纪小,提拔得快了。

   还觉得皇上的封赏不够。

   因为他们已经暗暗把朱政当成了自己这边的人。

   朱政的兵马,朱政的权力,将来都能帮到皇长孙朱允炆。

   自家人的好处,谁会嫌多呢?

   要是这好处能分自己一份就好喽。

   除了文官,其他人也恍然大悟。

   他们也明白了,皇上为啥这么看重这个年轻的军官。

   原来是要他陪太子读书啊。

   只有蓝玉露出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表情:伴读这事儿,不到最后,谁说得准呢!

   将来朱屠夫公开了朱政的真正身份,还有我这个做舅舅的来给他保驾护航。

   到时候,就瞧瞧这皇位最后花落谁家啰。

   朱元璋话音刚落,朱允炆这才神色放松,心想着:看这情形,皇爷爷还是更偏向我一些。

   说实在的,刚才听见皇爷爷对朱政的封赏,他心里一直嘀咕:

   这朱政,到底是我皇爷爷的孙子,还是我才是他正牌孙子?

   也不怪他瞎想,实在是皇爷爷这封赏实在太惊人。

   朱元璋顿了顿,想了想后摆摆手说:

   “先这样吧!”

   听到这吓人的封赏后,皇上竟然这么说,大伙儿都不由自主倒抽了一口冷气:

   “皇上,您这么说就太过分了!”

   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您给他那么多兵马,又给那么重要的职位,关键是还赋予那么大的权力,什么叫暂时这样。

   您是不是打算连整个国家都给他?

   要是现场这些人知道朱元璋真有把江山给朱政的想法。

   他们会不会拼死阻拦,或者干脆跑去给朱政磕头?

   蓝玉肯定是其中最开心的,见朱屠夫封赏完毕,连忙颠颠跑到皇上面前跪下:

   “多谢皇上隆恩。”

   “朱政那小子不在,我代他谢过皇上。”

   蓝玉这两句话,惹得众人纷纷撇嘴:

   祥瑞是朱政送的,赏赐本该给朱政。

   你蓝玉不过是跑腿的,跟朱政非亲非故,你谢的哪门子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