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834章 哪是主?哪是次?分不清啊,我分不清!

  接下来几天,鼎峰呈现出高速运转的姿态。

   三天,一封细节完善,精确到周的收购计划书,出现在了邵维鼎的案桌前。

   上面的计划,罗列清楚。

   从资源调配、资金安排、舆论节奏、法律风险规避……每一点都十分的详尽。

   “太古……”邵维鼎心中默念,目光穿透落地窗,遥遥看向太古的方向。

   于他而言,收购太古,势在必行!

   这份必要性,早已深深刻在鼎峰的战略基因里。

   如今港岛四大洋行,怡和洋行在1978年损失九龙仓,持续隐忍到现在,正谋求港岛之外的布局。

   东南亚市场的投资,内地市场的投资,皆是如此。

   和记洋行旗下最核心资产和记黄埔,先前被李家城收购,但在去年因惨败,割肉出局,不得已将这部分资产,全部割让给了鼎峰。

   会德丰洋行,由英国籍犹太裔乔治·马登于1925年在尚海创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年迁至港岛,主营航运业务。

   1959年,马登之子约翰掌舵后,公司迅速扩张,鼎盛时期拥有200余家附属及联营公司。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因为石油危机的影响,全球航运业陷入低潮。

   船王鲍玉港选择上岸,联手李家城吃下九龙仓。

   但约翰却逆势扩大船队,导致公司债台高筑。

   到如今,会德丰已陷入债务流动性危机。

   虽在名义上仍然由英国人执掌,但其名下股权,其实多在华资手中。

   不过这家洋行主要以船舶航运为主业,邵维鼎目前并没有吞并吃下的想法。

   可太古洋行,它不一样。

   它的根基是“太古城”和“太古广场”这两颗镶嵌在港岛黄金地段的璀璨明珠。

   庞大的优质收租物业,是穿越经济周期的压舱石,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是支撑任何宏图伟业的血液。

   吃掉太古地产,鼎峰将彻底掌控港岛核心商圈的话语权,其商业地产版图将无人能及。

   而“国泰航空”,这条连接世界的“空中血脉”,更是港岛乃至亚洲航空业的绝对霸主,是邵维鼎构建“寰宇系”全球交通网络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它的品牌价值、航线网络、市场份额,是任何后来者短时间内都无法复制的巨大财富。

   怡和退守、和记黄埔易主、会德丰风雨飘摇,太古是硕果仅存、且依旧由施怀雅家族牢牢掌控的四大洋行之首!

   它象征着英资在港岛最后、也是最顽固的堡垒。

   打掉太古,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胜利,更是宣告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这意味着华资财团将真正站在港岛金字塔的最顶端,成为这片土地无可争议的主宰力量。其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远超商业价值本身。

   更何况,太古洋行可以说是“浸着中国血肉成长起来的资本”。

   百年前太古依托不平等条约和殖民特权起家,鸦片贸易、航运垄断、土地掠夺……其原始积累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如今,港岛回归大势已定,由根正苗红、锐意进取的华资巨头鼎峰来接手这份庞大的产业,对其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造,融入新的发展格局,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一种无声的“清算”与“重塑”。

   邵维鼎要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彻底改写港岛经济版图的主导权。

   他的指尖划过那份沉甸甸的收购计划书,墨迹未干,却已凝聚了鼎峰最核心的智囊与执行层三昼夜不眠不休的心血。

   最终,“邵维鼎”这三个字被他签下,力透纸背。

   转瞬之间,整个鼎峰集团如同精密而庞大的战争机器,按照那份“精确到周”的蓝图,开始高速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对太古的“围猎”,在无声无息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

   几天后,港岛证券交易所。

   鼎峰金融的席位陡然爆出巨量买单,如同精准的手术刀,连续吃进太古实业(019.HK)在市场上所有可见的抛盘,成交额瞬间放大数倍。

   午盘休市前,一则简短的公告如同一枚深水炸弹,炸得整个港岛金融界头晕目眩:

   “鼎峰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已持有太古实业股份达15.21%。”

   举牌!

   目标直指太古洋行的核心上市旗舰——太古实业(旗下核心资产包括太古地产、国泰航空大部分权益)!

   整个交易大厅瞬间陷入一种难以置信的死寂,随后便是海啸般的议论。

   记者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疯狂涌向交易员打听内幕。

   太古洋行总部,顶层办公室。

   施约翰手中的雪茄失手掉落在昂贵的波斯地毯上,昂贵的雪茄烟灰四散飞溅,他却浑然不觉。

   “15%……”他盯着助手送上来的即时行情和公告复印件,手指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脸色铁青,“邵维鼎!果然是邵维鼎!他最终还是冲着我们下手了!”

   办公室里,太古的几位核心董事和高管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