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809章 冰冷的历史回溯,港岛还会历史重演吗?

  邵维鼎在后台默默观察着现场的一切,当主持人说到“灾难开始”的时候,他转过头去,看向亚视的经理钟启文。

   “现在节目的收视率多少了?”

   钟启文是一刻没停,一边在盯着现场,一边和节目组的人沟通,实时调查收视数据。

   “现在具体数字还不清楚,但是开播的时候,收视率已经来到了50%多,与TVB那边持平。”

   “TVB那边我记得在重播射雕英雄传吧?”

   “是,已经是第三轮播放了,即便是挪到了深夜档,观众还是爱看。”

   邵维鼎点点头,不再多说,马上就要到他登台了。

   这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一方面是为了稳住港岛的经济,成为这个压舱石。

   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给全港市民,打一剂预防针。

   十年前英国人已经玩了这一套了,所有人都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别再次陷了进去。

   至于说,这一次英国人会推什么金融产品呢?

   邵维鼎知道的一清二楚。

   因为在他眼中,英国人就像是打明牌一样。

   先是货币战争,等货币搞定了,就能深度掌控港岛的金融。

   而炒作金融产品,最好的筹码是什么呢?

   那就是房地产!

   现下,港岛的大量制造业工厂随着港商“北上”迁往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利用内地的土地和劳动力优势,积累了海量的资金。

   按照历史进程,港岛本地实现了向以金融、服务贸易、物流运输和高端专业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经济成功转型。

   金融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而随着 1984年《联合声明》的签订,明确了回归的时间表。

   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为港岛的未来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确定性。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来自欧洲、北美、日韩、乃至于内地的资金,都开始一箩筐的涌入港岛,通过合法合规渠道,大量进入港岛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行多元化投资。

   于是,一个长达13年、史无前例的房地产超级大牛市应运而生。

   也正是从1984年底《中英联合声明》发布后,港岛的平均楼价开启了持续十几年的惊人上涨。

   从当时的低谷(最低点)不足600港元/平方英尺,一路狂飙至1997年高峰期的超过12,000港元/平方英尺!上

   涨幅度令人咋舌,达到了惊人的20倍以上!

   这股巨大浪潮不仅吞噬了居民收入涨幅,将居住成本推至世界顶尖水平,也彻底重塑了港岛的经济结构、社会财富分配乃至城市空间格局。

   多离谱呢?

   港英政府跟英资财团唱起了双簧:政府低价批地,英资公司高价卖楼,华人资本跟风煽火。

   这就是明摆着让英国人以及权贵阶层大发横财!

   至于港岛普通市民,攒上十年工资才够买个三居室,还得举全家之力。

   而那些英资公司?光是炒地皮就赚得盆满钵满。

   等到股市涨到天上去,人们都陷入“股票梦“的时候,英资机构突然集体撤资。

   这一招,就像在水里扔了颗炸弹,整个股市瞬间崩盘。

   损失有多惨?数百亿港币就这么没了。

   在那个年代,这并不是个小数目。

   而股市崩盘之后,就是楼市崩盘。

   街边小店的老板、刚买完楼还背着房贷的上班族,乃至于手上有一大笔钱的明星,都因为买楼买房,他们的积蓄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从1984年到1995年,英国人通过各种花样把整整一万亿港币从港岛转移走了。

   十年前的三十亿,十年后的万亿。

   邵维鼎怎么可能让这一幕再次上演。

   “鼎少,到你上台了。”

   正思考间,钟启文的声音响起,一脸着急的提醒。

   邵维鼎点点头,嘱咐道:“随时监控收视数据,以后这档节目你们就对标TVB那边的锵锵三人行,但是主打的方向是财政金融向的,多给民众普及金融股市知识,不要让港岛的股市成为外国人操盘的玩具。”

   说完这句话,邵维鼎整了整衣服,大步上台。

   随着他的上台,现场先是响起一片鼓掌声,而后是主持人的长串介绍。

   至于邵维鼎的大名,在场观众乃至于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又有哪一个不知道。

   只是,看着一张这么年轻,又如此帅气的面庞,很多人依然无法与报纸中,新闻里那个在港岛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对应上。

   “邵先生,在节目开始之前,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主持人坐在沙发一侧,对着邵维鼎略有些拘谨,他叫李云飞,是港大经济学教授,是钟启文重金请过来作为节目固定主持与嘉宾的,可在邵维鼎面前,他还是无法保持镇定。

   “你问。”邵维鼎坐在沙发上,摸了摸手臂上的宝珀,自然道:“李教授,今天晚上我们畅所欲言,我知道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有很多问题想问我,您今天晚上都可以代他们问出来,能回答的我都会回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