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朱权,殖民全世界

第89章 宝钞

  洪武七年!也就是1374年。

   朱元璋下旨设置宝钞提举司,作为纸币的发行制作机构。

   经过一番准备,第二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

   大明宝钞以桑穰为材料,“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上面写着“大明通行宝钞”,两边有八个篆字,“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画的是几串铜钱。

   老朱之所以发行宝钞,最主要的还是没钱闹的。

   开国初期,北元余孽蠢蠢欲动,不甘失败,屡屡卷土重来,袭扰边境。

   为了拔除这根刺,朱元璋不得不继续北伐。

   可开国初期,百废待兴,再加上北元余孽带走了大部分的金银,大明初期,国库极度空虚。

   没有钱,怎么北伐。

   于是,朱元璋自以为聪明绝顶,想到了以纸币取代金银的办法。

   虽然他的初衷是好的。

   可坏就坏在,老朱根本就不懂金融,没钱了就疯狂的加印宝钞。

   根本就没有什么准备金和锚定物的概念。

   洪武八年,宝钞发行时,面值一贯的宝钞,可兑铜钱一千文,可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一贯面值宝钞,只能折换铜钱二百五十文。

   四年后,更是降到一百六十文。

   而为了推行宝钞, 朱元璋禁止了金银的流通,同时又规定了金银与宝钞之间的兑换比率。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这样一来,人们手中的金银就被朝廷用宝钞换走了,但是他们却无法用宝钞向朝廷兑换金银。

   可这种制度的出现,却给了一些有心人机会。

   那些豪门大族,通过信息的不对等,用价值极低的宝钞,换取大量的金银。

   最后,普通老百姓越来越穷,那些豪门大族越来越富有。

   再加上老朱颁布的什么官绅不纳税,国库可不就越来越穷么。

   穷,那就继续印宝钞。

   没有准备金,没有锚定物,无限制的加印,让宝钞的价值越来越低。

   最后,到了正统十三年(1448年),大明宝钞的贬值情况更加严重,“每钞一贯,折铜钱二文”。

   再然后,到了明宪宗时期,“钞一贯不能值钱一文”。

   宝钞掉在了地上,过往的行人甚至看都不看一眼。

   明朝朝廷没有办法,最终取消了白银的禁令,“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经过一番折腾,明朝最终还是回到了“白银时代”。

   朱权既然清楚这些,他怎么会在自己的领地继续使用宝钞呢。

   可铜钱金银,他也缺,再加上工业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大量的金银铜等贵重金属。

   就像子弹壳,那可都是用铜制作的。

   还有公输家的能源核心,也需要大量的金银来刻画符文。

   所以,朱权也学习后世的金融法则,发行纸币,不过他可不像老朱,想什么就做什么。

   他可是严格的控制纸币的发行量,并且成立了大宁财政司,并且用了一些手段,把夏原吉弄过来,当财政司的司长一职。

   而夏原吉也不负他的期望。

   短短的一年时间,就把大宁的经济治理的井井有条,在金融经济这块,算是让朱权彻底放心下来。

   这些,徐家姐妹自然不知道。

   此时,两人有些路荒而逃的意味,从店铺中走了出来。

   “姐,现在咱们去哪?”

   徐妙锦神情低落。

   虽然她又抓住了那个大坏蛋的把柄,可经过刚才的事情,她心中可一点都不高兴。

   她,堂堂的王公之女,居然因为没钱买东西,落荒而逃。

   这让骄傲的徐妙锦,怎么能接受的了。

   而之所以发生这一切,全因为那个大坏蛋,居然敢废除宝钞。

   要不是他废除宝钞,她和姐姐才不会丢这么大的人呢。

   对,这一切都是那个大坏蛋的错。

   好在朱权不知道这些,他要是知道的话,一定会大声喊冤的。

   他不就是觉得宝钞没前途么?

   怎么就错了!

   徐妙清也有些恍惚。

   刚才的事情,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宁王造反,还可以说是觊觎皇位,毕竟,那个皇位太诱人了。

   而且,通过宁王的举动,徐妙清也猜出来了,宁王不想和皇上对上,他在等。

   毕竟,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皇上老了,没有几年的时间了。

   而宁王才多大,十三岁!

   宁王有的是时间。

   等得起!

   而通过重重迹象,徐妙清也猜到了,宁王就是在等皇上殡天。

   只要皇上一天没事,宁王就不会造反。

   从这点,徐妙清也看出来,宁王对皇上是有感情的。

   可现在,宁王竟然全盘否定了皇上发行的宝钞,这是什么样的行为。

   说轻了,那是大逆不道。

   说重了,宁王这是认为皇上发现宝钞,就是错误的决定。

   他····他怎么敢啊!

   就算想要造反,他也不至于这样做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