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第2178章 诸卫哄抢

  三司官员原本的注意力全在勘察火场、追查失火原因上。

   现在被范成明这么一嗓子点了名,不得不分出一半心思盯着右武卫的动作。生怕真出了岔子,自己还要担“监管不力”的责任。

   孙安丰不得不低调指挥军士,悄声吩咐,“先搬最里面那几箱蜀锦!动作轻点,别磕着、碰着!”

   同样是锦缎,蜀锦的经纬密度最高、花色最繁复,市价比普通锦缎高出三成不止。

   这么好的浑水摸鱼机会,错过了可就再也没有了。

   右武卫之所以盯着布帛不放,而非去抢更惹眼的金银器物,正因为布帛才是他们被拖欠的大头。

   为了救火,军士们个个搞得灰头土脸,袖口沾着黑灰,裤脚溅着泥点。

   先前为了搬布帛,孙安丰特意让人把所有人叫到水瓮边,用皂角仔细洗手,甚至让他们把沾了灰的衣裳反过来穿,里子朝外。

   生怕一点脏污蹭到这些金贵的绸缎上,影响了日后折算的价值。

   庄旭站在库房门口,看着军士们小心翼翼地将蜀锦装箱,心里暗暗盘算,这么一倒腾,右武卫能有多少进账。

   把守少府监大门的门卫突然急匆匆跑了进来,脸色发白地禀报,“左武卫和右屯卫的人来了,现在都挤在门口,说也是来为少府监‘分忧’。”

   宁封等人先前被右武卫控制,传出去的消息晚了一步,且说得没头没尾。

   但几卫的主事者都是人精,一听说庄旭带着右武卫的车马离营,再联想到少府监失火的事,哪里还猜不到是怎么回事。

   趁火打劫,就在今朝。

   再往后,连左御卫的人也赶了过来,全是在“军衣案”里卷得最深、早就憋着一股气的大营,也是对少府监最“恨之入骨”的主儿。

   这会宁封等人没了束缚,立刻冲出去接应自己人。

   少府监衙门占地虽广,可刚出过火灾,又有三司官员盯着,能进来的也就几个核心人员。

   几卫心照不宣地没派将领来,最高不过是长史、校尉,免得级别太高,被虞建元和三司抓着把柄,日后不好收场。

   范成明、庄旭和少府监谈定的底线外人不知,其他卫能从少府监扒拉多少好处,全看各自的本事。

   范成明顶多看不过眼的时候,敲两句边鼓。

   从一开始理货,右武卫就把“该拿的”和“想多拿的”分得明明白白。

   这会抢时间,更是一切从速。

   装满一车蜀锦,让少府监的主事和御史台的人大致清点签字后,立刻用粗麻布盖得严严实实,连个边角都不露。

   三五车为一队,由军士护送,悄悄送到少府监大门外。

   这样既不引人注意,也能避免被其他人瞧见眼红。

   段晓棠等人不方便进衙门,早就带着心腹部队,偷偷摸摸候在大门外的巷子里。

   见车队出来,立刻分批次上前接应,有的骑马在前开路,有的跟在车后警戒,小心翼翼地把物资送回右武卫大营。

   吕元正站在巷子口,看着一车车锦缎被送出来,忍不住兴奋地搓了搓手,压低声音道:“我们右武卫,还从没这么富裕过!”

   先前他都以为那些被拖欠的布帛,早就是打水漂的账了,没想到还能收回来一部分。

   照理说,这种是非缠身的时候,吕元正该在大营坐镇,像薛曲、范成达等人就没露面,留在营里随时准备应对宫中的问询。

   这事必然会闹大。

   可吕元正实在忍不住,非要来亲眼见证这“天降横财”的时刻。

   好在右武卫还有韩腾这位上将军在,能暂时替他主持事务,他才敢跑出来。

   段晓棠这会格外有下属的责任感,见吕元正还在看热闹,低声道:“大将军,你先走!”

   生怕吕元正还要留下来看戏,提醒道:“落袋为安!”

   吕元正也知道轻重,点了点头,立刻带着一队骑兵,押着第一批价值千金的蜀锦回营。

   韩腾毕竟年老,精力不济,需要养足精神,说不定待会宫里传旨,他俩还得一起入宫回话。

   这会的皇宫里,还没人知道南衙诸卫已经在少府监“动手”了。

   君臣争论的焦点还停留在“问责”上,少府监的库藏为何会流落民间?贪腐到底牵涉多少人?这场大火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纵火?

   三项大罪几乎落在同一批人身上,但孰轻孰重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争论到后来,才有人提起少府监余下的库藏该挪到何处。

   现在满朝文武,没人再信少府监的安保能力。

   吴杲提议挪入内库,却立刻遭到群臣反对,内库是皇帝私产,一旦进去,群臣连伸手的机会都没有,分明是化公为私。

   九寺五监六部,有不少职能重合。

   可以说这是权力平衡,也可以说是冗官冗职。

   仅和少府的库藏沾边的就是军器监、户部、工部和兵部的一些职能部门……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为了这么一笔庞大的利益,诸臣差点在吴杲面前打起来。

   还不待他们分辨明白,又一个重磅消息传入宫中——南衙诸卫围堵少府监,直接将里头的东西抢了。

   一个比一个离谱!

   连在一旁壁花当久了的吴越都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随即站起身,平静地提议,“陛下息怒,不妨传旨请诸卫大将军入宫问询。”

   皇朝巩固之时,长安驻军公然抢劫朝廷公衙,无异于谋反。

   如果几位大将军听旨入宫,那就证明一切尚在掌控之中。

   宫外,诸卫大将军接到传旨,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们一边乖乖领旨,慢吞吞地往宫里走,能拖一刻是一刻。

   一边让人快马加鞭给在少府监的下属传信,下死命令,“动作快点,能搬多少搬多少!”

   进了他们大营的东西,连皇帝都别想抠出来,大不了就是挨几句申饬,罚几个月俸禄。

   到了他们这个级别,谁还真靠俸禄过日子!

  喜欢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请大家收藏:(www.xs4.cc)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