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镇北王

第1567章 大宁皇帝如利剑高悬

镇北王 天香瞳 2796 2024-05-27 08:06

  考成法,其实是对官僚进行KPI考核的一种制度,是根据距离远近,轻重缓急,定下限制,留册备案,时常查点。

   月有考,岁有稽。

   每月吏部、内阁都要对这些备案文册清查,每年都要派人出京巡查,还不止是一个衙门,是多个衙门联合派出。

   做一件事情都要记录,丁是丁卯是卯。

   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张居正死后被骂了几百年,就证明了考成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

   关宁并未刻意呵止吵闹,此刻议论之声还是很大。

   此法一出,群臣莫不色变。

   值此期间,出此法令,原因如何,人尽皆知。

   陛下如明镜高悬,虽远离上京仍知晓国事,更清楚利害。

   公良禹笑意浓郁。

   内阁存在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是为陛下分忧!

   要能提前看到乱象,并提前整治,提出谏言。

   在内阁议事时,他们就提出当今官僚存在问题,怠政懒政之人太多了,在公良禹主持下,内阁已做出一份谏言,等着陛下回京时禀奏。

   公良禹知道陛下回来,但从未详细禀奏过这些事。

   陛下外出征战归来,总是要陪陪家人的……

   他倒是没想到,陛下已经预见,并已有这般法令!

   大宁兴盛不可阻挡!

   公良禹回头环顾,听得杂声四起,哀叹不止,更有人高呼怎有如此酷烈之法!

   都用酷烈二字形容,可想而知其人心境。

   若此法真正实施下去,如懒政怠政,糊弄了事,贪官污吏……根本行不通。

   同时,也会有一些政绩卓越,一心为国的人也能因此出头,也能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

   只是很多人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好……

   像那些原本就是这样的官僚此刻更是惊慌到了极点!

   陛下是要整治了!

   “肃静!”

   “肃静!”

   成敬尖锐的声音让这些嘈杂之声立即消无。

   “元武十六年了!”

   关宁站了起来沉声道:“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很短暂,可对人来说却很长了。”

   “在这期间,原本是精明干吏,却成了贪官污吏,原本出身贫寒,却成了富家贵族……原本天朗水清,却开始变得浑浊……”

   “同榜,同乡,同师,朋党横结,上下沆瀣一气,官官相护,懒政怠政,崇尚空谈,乱象丛生!”

   “贵族也忘记了责任担当,而只知奢靡享受……”

   关宁一言一语在奉天殿回荡,使得殿内气氛沉寂而又压抑!

   新朝建立已有十六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良风气也开始增长,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初心!

   这也是一个王朝的必经之路。

   关宁就是要在这个时候遏制住这股风气,大宁还没到腐朽之时,也不能腐朽!

   大宁正是鼎盛之时,梁国,魏国,西域……将来会有大片的土地归于大宁!

   同时,大宁也需要大批的官员,这些官员必须是有志之士,必须有改革之心……

   如此才能建立一个前所未有之盛世!

   关宁沉声道:“朕今日以立限考事,以事责人为则,定天下考成大计……名为考成法!”

   奉天殿内,大部分朝臣都是一脸懵逼。

   战争胜利,大宁度过前所未有之危机,历经风雨浴火重生,陛下也从北夷取得大胜回归……

   这本是欢庆之时,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真是逃不掉的惯例,所有人都在心里哀嚎!

   这时关宁大声问道:“列位臣公不知以为如何?”

   他想知道自己离京这么久,威严还在不在?

   公良禹立即站了出来。

   “陛下所推考成法,实乃安邦定国之计,陛下提前洞察,提前预见,诚不世出之英主也!”

   “这考成法通过月考,岁稽促使官僚言行如一,精干清明,大宁何愁不兴盛?”

   作为首辅,公良禹先表了态。

   随即,赵南星也站了出来,大声道:“同榜,同乡,同师,党祸之风开始盛行,陛下之法,可绝此弊!”

   “陛下圣明!”

   在这之后,户部尚书薛庆也站了出来,又是一片恭维之声,要说的其实就四个字。

   “陛下圣明!”

   这是发自内心的。

   薛庆是干事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他已经不是在父亲薛怀仁庇护下的薛庆了,而是大宁户部尚书!

   公认他的地位在内阁排位第三,不止是因其国丈的身份,而是他一心为国。

   户部职责已不止是主管财政,而是这个国家改革先驱之地。

   很多人都说薛庆已有他父亲的风范,薛庆知道,成就他的是陛下!

   各种层出不穷的令法皆是出陛下之事,他们这些臣子们做了什么?

   其实也没做什么。

   内阁也提前预见到了这些问题,精心编着了一篇谏策!

   可以说是内阁乃至很多官员的集体智慧,结果也不如陛下提出的考成法……

   类似的事情已不止一次。

   让他们这些被称为中枢天官的人都惭愧不已。

   这也是一种激励,难道我就不能为陛下分忧?

   他们真的是一刻都不敢怠慢,最终也只是成为了执行者。

   但想要做一个好的执行者也不容易。

   吏部尚书彭方站了出来。

   他的压力很大,这样的策令实行,吏部是主事。

   做,得罪天下官僚士子。

   不做,就可以直接致仕了。

   这是他任吏部尚书以来,第一次面临如此重大的要务。

   “陛下圣明!”

   他只说了四个字,所有人都听了出来其中蕴含的坚定果断!

   随之内阁巨佬们一一应声。

   每个人都是长篇大论,极尽言辞,这让在后面的人都没有话说了,能说的也只有四个字……陛下圣明。

   这场朝议不止有文臣,还有武将。

   武将们的回复更简单,陛下剑指,即我等所向。

   只是武将武官并不多,多数还在外未归。

   反对之声自然没有。

   这是陛下回归后要推行政令,按照惯例,谁敢反对,那就不是致仕回家,而是掉脑袋。

   “考成法已定,朝议后推行全国!”

   关宁声音低沉没有多言。

   如此严苛之令法,并不能轻易推行,推行必遭反制,而今却只有一言,这就是大宁皇帝,如利剑高悬,无人敢不从!

  喜欢镇北王请大家收藏:(www.xs4.cc)镇北王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