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征战汉末

第396章 棋局?棋手。(九)

三国:征战汉末 邙山之北 2111 2024-05-27 08:06

  三个大汉坐在火堆前烤在血水中泡了一天的大汗脚是种什么体验?

   好吧,其实只有两个。

   应劭怎么说也是文人世家出身,不屑于像夏侯惇和李通那样不顾礼仪。

   不过看看他此时的面部表情,周围的情况属实让他没办法平静。

   太味儿了……

   应劭感觉自己脑袋上的青筋都在随着心脉跳动,还有越跳越快的趋势。

   那两个倒是一脸舒爽,兴致来了还会伸手搓一搓,夏侯惇甚至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然后一脸嫌弃的撇开脑袋。

   “将军!差不多行了!”应劭要吐了啊,赶紧制止夏侯惇那恶心的行为,“将军世家出身,为何如此罔顾礼仪?”

   “打仗嘛……”夏侯惇也觉得有些不合适,赔了个笑脸,“不弄了,不弄了,你就当没看见。”

   什么叫没看见?

   应劭嗓子眼儿都感觉顶着东西了,还说没看见?

   可谁让夏侯惇在这里官职最大呢?他也只能翻了个白眼,只当自己眼瞎了。

   当然,夏侯惇的不正经也就那么一下。皮了一下后收起笑容说道:“二位,守住武关其实没什么问题,粮食我们不缺,羽箭也足够用。但丢了南阳十分不妥,我们要想办法将南阳收回来。”

   话音未落,其他两人脸上便泛起了尴尬的神色。

   当地世家发难的时候一点征兆都没有,直接突袭了署衙,让应劭根本来不及应对,能跑都是运气好。

   李通则是非常懵逼,一路逃跑一路叛变,他经过的所有城池都在他到了之后叛变了,让他一度以为自己身上背负了点啥,怀疑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跟着自己。

   夏侯惇并不想问罪,他知道问也问不出来啥。

   要是丢了一两个城,这两人砍了也就砍了。可整个南阳郡都没了,他又不傻,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阴谋。

   现在想要处置应劭和李通必须曹操亲自开口才行,在他这里两人只能戴罪立功。

   而且现在的任务不是怎么收拾两人,而是该如何将南阳郡收回来。

   这两位不清楚,夏侯惇可是门儿清。

   武关有重兵把守也不过七千人,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有。

   洛阳也没有办法给予支援,兵都让曹操带走了,洛阳除了给点精神上的鼓励以外一样没辙。

   好在武关非常险要,关前的道路比大门宽不了多少,只要堵住大门,基本上就能守得住。

   所以夏侯惇才计划着反击,难以攻陷就意味着袁绍必然会想些骚操作,他又不是曹仁,没那个脑子应对。

   三人拿起地图,就着臭脚丫子味儿研究了很久,由于武关前面是丹水河,应劭的意思是找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顺着丹水河溜出去,一把火将袁绍的物资补给给点了了事。(丹水就叫丹水,没有河。但是武关的东南方,丹水的下游有个丹水县,为了区分,河水我就写丹水河了,丹水则是丹水县。)

   这个提议得到了夏侯惇和李通的认同,李通指着丹水说道:“如今袁绍驻扎在三户亭,可三户亭实在太小了,数万大军或许能住下,补给一定放不下。后勤沉重,为了运输一定会走水路……应太守……我们想的是不是太好了?”

   李通的脸色忽然变得极其难看,他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关乎与整个武关的生死。

   其实李通说道一半,应劭已经意识到了。

   他们一直在讨论自己应该如何如何,却从没有关注袁绍会怎么对付他们。

   现在他们可是防守的弱势一方,这么轻敌是疯了吗?

   “你们说……要是袁绍明日推过来一架井阑车……”夏侯惇将另外两人担忧的问题说了出来。

   武关前面路很窄,就能放下一辆井阑车。

   可就是一辆才要命,堵住关门他们想烧都烧不了……

   “来人……来人!”夏侯惇顾不上穿鞋,直接走出门外问亲兵校尉,“关内有多少火油?”

   “没……没有……”

   “为何会没有?”夏侯惇拎起校尉怼脸咆哮,“哪去啦?说!”

   “将……将军……物资都是过您手的……您当时没要啊……”

   “滚!”

   夏侯惇一脚踹开校尉,准备回去商量。

   结果刚转身又反身将校尉拎起来问道:“引火之物有多少?”

   “没……没多少……”

   “引火之物也没有?”

   “将军,开春了……”

   校尉都要疯了,也不知道夏侯惇这是怎么了,有邪火也别对着他出溜啊……

   夏侯惇彻底死心,回到房间内立即开始书写求援信,希望洛阳能够给予支援。人没有,想必物资还能给一些的。

   应劭和李通则陷入了沉思,各自思考的应对之策。

   说起来其实袁绍派井阑车攻城也是没什么的,只要拼死一搏,他们不是烧不了。

   而且烧毁的井阑堵在关门前也是个屏障,袁军想要攻城还得将井阑的废墟搬开才行。

   可这种问题是人都能想到,他们不可能将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对方失误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