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922章 陕西局势两度反转,忽必烈表示大元不虚大明! shuhaige.net

  赵匡胤一听,不由心中好笑。

   “你是觉得朱元璋卸磨杀驴?”

   赵德芳点了点头,道:

   “儿臣感觉朱元璋一直都对这些不是‘自己人’的臣子怀有戒心。”

   赵匡胤哈哈笑了起来,抚须道:

   “戒心是肯定有的,朕当年也有。”

   赵匡胤和朱元璋其实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非得是你当皇帝?”

   两人的身份都不高,尤其朱元璋的身份更低。

   凭什么是这两位来当皇帝,别人难道就不行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匡胤选择的是分权。

   把一个官职的权力直接分到好几名官员的手里,让这些官员围绕着这点权力陷入无限内斗中,自然也就不可能危及到皇权了。

   至于内斗必然会带来的副作用,和巩固赵氏家族的皇权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赵匡胤顿了顿,又接着道:

   “清洗功臣肯定是会有这种情况的,朕当年不也有过杯酒释兵权嘛。”

   “但在这种时候就清洗功臣?除非朱元璋被脑子踢了。”

   此时的大明才刚刚北伐成功没两年。

   妥懽帖睦尔都还没抓到。

   陕甘方向的王保保等人都还没有搞定。

   换言之就是,大明的战争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呢。

   这种时间点去谋害一位大明百战百胜的名将,朱元璋是傻子才会这么干!

   赵德芳恍然大悟,一拍大腿。

   “是儿臣想多了。”

   赵匡胤悠然抚须而笑。

   “其实常遇春死在这个时候,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你看金幕中不就写了,他的后代享尽各种哀荣啊。”

   “反而是那些打完天下之后还老不死的功臣,日子才是真正的不好过呢,哈哈!”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就在常遇春救援北平,进攻上都的同时,徐达在陕甘方向的战斗也正在进行中。】

   【跟在山河四省不同,这一次徐达碰上了很大的麻烦。】

   和常遇春分开后,徐达先是一路西进,将矛头对准了在临洮的大元关中头号军阀李思齐。

   李思齐原本就是一个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想着困守一隅的军阀。

   眼看着地盘已经损失殆尽,李思齐又不愿意北上去投靠王保保。

   左思右想之下,李思齐带着麾下五万兵马向徐达投降。

   徐达非常高兴,亲自拉着李思齐的手,对其温言抚慰。

   “李大人如此明智,陛下得知后必然会很高兴!”

   朱元璋的确很高兴,将李思齐任命为江南行省左丞,但不给他上任,而是将他安置在京师。

   【李思齐的突然投降,直接改变了陕甘一带明军和元军的兵力对比。】

   在收编了李思齐部数万元军后,徐达麾下的兵力规模猛然膨胀到超过十万,已经和王保保麾下兵马旗鼓相当。

   王保保得知消息后忍不住拍着桌子,骂了整整一天一夜。

   “李思齐这个王八蛋,之前就一直和本王作对,现在还要和本王作对!”

   这下子,王保保麾下的诸多谋臣将领们信心也变得不足了。

   “大王,咱们真的还能和徐达对抗吗?”

   “要不干脆咱们就直接撤退吧?”

   王保保沉默良久,哼了一声。

   “先北撤到草原上,再临机行事!”

   说来也巧,就在王保保准备退往草原的时候,他的部下却意外地截获了一批人。

   曾经和李思齐并列为关中四军阀之一的张良弼。

   王保保看着张良弼,皮笑肉不笑。

   “张大人,你就跟着本王走吧。”

   “啊?”张良弼吃了一惊,忙道:

   “丞相大人,我还得去庆阳会同我弟弟张良臣一同坚守呢!”

   王保保摆了摆手,冷冷地开口道:

   “不必了!你弟弟张良臣是个猛将,足以守住庆阳,你就跟在我身边,以防万一。”

   王保保强行裹挟张良弼北上,并逼他写了一封信,送给庆阳城内的亲弟弟张良臣。

   张良臣正在和麾下心腹们议事。

   “明军来势汹汹,连李思齐都投降了,咱们又怎么可能打得过?”

   “是啊是啊,王保保那家伙前段时间还叫嚷着什么反攻关中,听到李思齐投降的消息后不也逃了?”

   “李思齐都被朱元璋封了一个行省左丞,投降之后大家纵然不能大富大贵,起码也能平安一生。”

   张良臣呼出一口气,缓缓点头。

   “是这个道理,那就等大哥前来庆阳会合后,我就……”

   “大人,是大老爷的信!”一名张良臣的心腹拿着王保保让张良弼写的信冲了进来。

   看完信之后,张良臣脸色大变。

   “大哥!”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镜头一转,来到徐达这边。

   “张良臣派人送信前来,愿意献出庆阳投降!”

   徐达闻言,松了一口气。

   “注意北边的王保保可能南下,薛显、张焕你们两人领六千兵马入城受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