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第128章 悲伤逆流成河

  朱棣接到朝廷诏书,吃了一惊,仰天大哭。

   徐妙云忙问:"好好的,这又是怎么了?"

   "老大死了!老大死了!我要回南京!我要回南京!"

   从前和朱樉、朱棡在在凤阳时,朱棣只有六岁,无人照料他们。朱标也只有十岁,却己经是个小大人了。

   朱棣脚板被树桩刺穿了,溃烂流脓,是朱标帮他涂药、洗脚;

   朱头上长了虱子,也是朱标帮他洗头发。

   往事历历在目,却天人永隔了。

   朱棣浑身槁素,当夜就要出发。

   徐妙云劝道:"好歹等到天亮吧。"

   朱棣枯坐一夜,天色微明,骑上马,风驰电掣走了。

   朱高炽护送着徐妙云,在后面慢行。

   朱棣归心似箭,在徐州碰到了朱橚。

   朱橚见到朱棣,滚鞍下马,抱住朱棣痛哭流涕。

   数日后,他们抵达京城。

   南京城里家家门口挂着白布。

   朱棣、朱橚直奔奉安殿,只见梓宫赫然在目。

   "大哥,我来迟了!不能见你最后一面!"

   兄弟俩跪倒在地,哀泣不止,闻者无不落泪。

   朱允熥扶起朱棣、朱橚,哑着嗓子道:

   "四叔、五叔一路辛苦了,先歇息片刻吧。"

   朱椿领着朱棣、朱橚到了后殿,太监摆上几样素菜,两碗米饭。

   朱橚吃了两筷子菜,就仰面而泣。

   朱棣埋头着,死命扒饭,腮帮子鼓得圆圆的,还不肯停。

   正默然无语时,前殿又传来了朱桢的哭喊声。

   朱棣本来竭力忍住不哭的,也大哭起来。

   朱棣一哭,朱橚、朱椿也跟着哭了起来。

   一时之间,前殿、后殿哭声一片。

   第二天,朱植、朱模、朱桂、朱楩、朱楹、朱尚炳、朱济熺,也都来了。

   第四天,朱高炽也来了。

   第六天,连朱高煦、朱高燧、朱济熿、朱有爋也回来了。

   一直到第九天,朱权才得以回到南京。

   七月的南京正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时候,奉安殿中的空气却冷得出奇。

   朱标生前对弟弟和侄子们特别宽容,现在朱标死了,他们自然会担心起自己的处境。

   朱高炽、朱高燧、朱济禧、朱济熿、朱尚炳、朱有爋,日夜陪着朱允熥守灵。

   朱椿受命主持朱标葬礼,延请天下名僧做法陆道场。

   奉安殿外搭起了丧棚,木鱼声,念咒声,颂经声昼夜不停。

   礼部官员经过半个月的商讨,于八月初五白

   为朱标的谥号:

   体天弘道、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庙号太宗。

   朱允熥册封生母常氏为孝仁皇太后。

   八月十九日,朱标正式发殡。

   朱允熥扶梓宫至午门,嚎啕大哭,几乎晕厥,文武官员恳请朱允熥留步。

   然后由朱棣、朱橚、朱桢、朱椿,护送到孝陵。

   哀乐声中,朱标梓宫在十万军民护送下,缓缓抬到钟山脚下。

   本来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变得阴沉下来。

   八月二十三日,是正式安葬的日子。

   白信蹈主持安葬仪式。

   九发炮响之后,朱标的梓宫被安葬在孝陵东侧的泰陵。

   朱标终于走完他的一生,归于尘土。

   四岁的朱文坤怀抱着朱标的神主牌位,返回皇宫。

   接连一个月的劳累、悲伤,朱允熥终于病倒了,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仿佛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朱椿着了慌,命太医善加调治。

   病榻之上的朱允熥,知道自己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需要一段时间?伤口。

   他总是昏睡着,梦中又回到了洪武二十五年的夏天

   彼时,朱标还是太子。

   而他,还是一个顽劣异常的皇孙,因为背不出文章,而被朱标责骂。

   朱允炆则站在朱标身后挤眉弄眼,吕氏则一脸幸灾乐祸………

   这个梦己经做过无数遍了,却总是如此的清晰,真切!

   虽然被朱标责骂着,朱允熥却没有一丝愤懑和怨恨,反而生出阵阵窃喜——

   谁说我爹死了啊,这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

   他甚至清楚地听见自己背文章的声音:

   "秦孝公据崤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朱标阴沉的脸慢慢变得和煦,眼角浮出笑意,甚至伸过手来抚摸他的脸颊……

   朱允熥猛然想起,朱标己经死了,是他亲手葬入泰陵的。

   他惊问道:"爹,你怎么活了?"

   伸过手去抓朱标,却见朱标的脸又阴沉下去,咬牙切齿责问道:"你这么不成器,对得起你娘吗?你娘就是被你害死的!逆子!我上辈子究竟欠了你多少!"

   朱允熥极力想辩解,喉咙却像被卡住了,一个字也蹦不出来,只是死死的拽住朱标的手,生怕一松开就让他走掉了。

   "熥儿!熥儿!熥儿!"

   这是谁在叫啊?这么亲热!这么急切!

   他的眼前浮现出常氏的影子,他的嗓子突然通畅了,大叫一声:"娘!"

   "我的儿!你终于醒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