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第129章 继往开来

  诸王们都要离京了,最先要走的是朱权。

   石见银山的银子被整船整船地运往南京,日本的大名们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朱权人狠话不多,手握十几万重兵,根本不把这些倭奴放在眼里。

   京都爆发了反对明朝占领的民变,要求收回九州和本州西南部的四个县。

   朱权闻讯大怒,将足利义满叫到岛根县,像训孙子似的臭骂了一通。

   可怜足利义满一大把年纪了,朱权每骂一句,足利义满便双足一并,"嗨!"

   就算是养一只狗,也不会这么听话。

   朱权却依然余怒未消,"赶紧将那些乱民镇压了,不然,孤就不客气!"

   足利义满喏喏连声,不断地点头哈腰,表示一定照办。

   这一次朱权回朝,就押解了三万多名反抗明朝的死硬分子。

   朱权问朱允熥:"如何处置这些乱党?"

   朱允熥想了一会,说道:"送到开平去挖煤。"

   朱权成了日本的太上皇,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小日子过得比在大宁当藩王惬意多了。

   整个日本有六百多万人口,比山西、河南两省加起来的人口还要多。

   从长远来说,要想将其彻底征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允熥发布了一项征召令,招募五十万人口,迁往海东行省,待遇之优厚,令人咂舌。

   江南地区虽然土地肥沃,但是无地少地的农民也特别多。

   招募令一经发布,立即应者如云。

   人们在路上碰见了,几乎都是在问:"你家去日本挖银矿吗?"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十万人口便聚齐了。

   朱权带领上千只船,向着日本驶去。

   朱允熥亲自送到南京燕子矶。

   船队在海上航行数日后,终于抵达了日本。

   朱权下令移民们在港口登陆,并建立起营地。

   这些移民们充满期待地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准备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五十万移民在日本各地安家落户。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建设房屋和城镇。

   朱权则负责指挥军队,维护秩序并抵御可能的叛乱。

   与此同时,朱允熥在南京密切关注着海东行省的发展。

   他与群臣商议,制定各种政策以促进海东行省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东行省逐渐走上正轨,成为明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五十万人口,主要集中在岛根县,从事银矿的开采挖掘,白花花的银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

   平均每月流入国内的银子,不下一百万两之多。

   数量如此巨大的白银涌入,而且基本集中在江南地区,很快造成了粮价飞涨。

   原来一两二钱银子就可以买一石上好的常熟大米,如今需要二两银子。

   江南地区粮价的飞涨,又带动了全国粮价的飞涨。

   不仅朝中官员怨声载道,就是平民老百姓,也抱怨大量白银的涌入,使得他们手上的钱不值钱了。

   汉文帝就说过,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社会财富的增加是实物的增加,而不是货币的增加。

   在生产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大量白银的涌入,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大朱允熥深知此事关乎民生大计,必须尽快解决。

   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户部提议限制白银流入,工部建议增加粮食产量。

   经过一番讨论,朱允熥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他下令从石见银山运回来的白银,一半存入皇明银行,只能用于采矿和造船,而不得用于购买粮食。

   另一方面,他下令将另一半运往马剌加,用于购买粮食和木料,运往北平,作为营建新都之用。

   因为输入了大量的白银,财政状况大为好转。

   朱允熥大幅调整税收政策,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桑,规定凡新开垦的荒山荒地,三十年内免除一切税赋。

   此令一出,整个江南地区沸腾了。

   此外,朱允熥还派出特使前往安南、暹罗等国,寻求更多的粮食供应渠道,并且准备引进占城稻,在广东、广西等炎热多雨的地区推广、普及。

   忙忙碌碌的永乐七年很快过去了,到了该改用新年号的时候了,礼部拟定了三个年号,供朱允熥挑选。

   第一个年号是圣德,第二个年号是咸福,第三个年号泰康。

   朱允熥批复说:"圣不敢当,咸中有戈,用之不详,祁愿国泰民安,百姓安康,就用泰康的好。"

   泰康元年正月初六,朱允熥发布新年文告,决定在新的一年推行新的政策。

   他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他下令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进出口货物,防止不法商人借机牟取暴利。

   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兴修水利、推广新的耕作技术,引进新的粮食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