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二百四十五章 给朱棣一点天津震撼

我的姑父叫朱棣 青史尽成灰 2127 2024-05-30 14:44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二百四十五章给朱棣一点天津震撼漕运还是海运,真正的版本答案是河海联运!

   海路沟通万国,江河运输,统合大明……内外贯通,全国一盘棋。

   朱棣审视着庞大的地图,脑海中不断涌现出一条条的航线,每一条航线都飘扬风帆,船只航行期间,金银财富,也伴随着航道流动起来。

   巴蜀的丝绸,通过长江,运到刘家港。

   在刘家港换装海船,送去安南,又从安南装满粮食,运送到天津,然后是北平,供应九边军需……

   这样一条条的贸易线路,每一个环节都有赚头儿,沿岸数百万的黎民得到了生路,朝廷财税充实,国力大增。

   富国裕民,就在眼前!

   朱棣越想越觉得畅快,他忍不住瞪了徐景昌一眼,埋怨道:“这么好的想法,你怎么现在才说?”

   徐景昌咧嘴苦笑,这事情要是这么容易,那就好了。

   “陛下不能只算一笔账……单项流动的贸易并非什么好事情。那样的话,等于从南方内陆抽血,滋养九边,也是没法长久的。互通有无,北方也要有东西南下才行。”

   朱棣好奇道:“也有你这么一说,现在北方可有东西南下了?”

   “有!”徐景昌道:“此时建立榷场,鼓励诸王兴办产业,成立农场,就是为了这事。”

   朱棣点了点头,“那这么说来,你们也是劳苦功高,应该重赏。”

   别人没说话,朱瞻基幽幽道;“皇爷爷,用不着伱多赏赐,少败家就行了。”

   朱棣一听,勃然大怒,恶狠狠瞪着朱瞻基。

   黑小子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竟然瞪了回去。

   “皇爷爷,你把龙眼给齐王了!”

   朱棣顿时瞠目结舌,天津港是北方画龙点睛的龙眼所在,让自己草草赏给了齐王,属实有点说不过去。

   朱棣眼珠转了转,突然笑道:“既然齐王发了财,咱们就去瞧瞧,让他请客,咱们好好吃一顿去。”

   徐景昌眼前一亮,忙道:“陛下可是要饱餐一顿?”

   朱棣笑道:“对,不光是朕,大家伙都要吃饱吃好!”

   然后朱棣就带着大家伙,杀向了天津……

   此时和数年前靖难时候相比,那可是热闹太多了。

   天南地北的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空气中飘着浓烈的烟火气。

   朱棣都吓了一跳,竟然这么热闹?

   他很快找到了齐王朱榑,此时朱榑匆匆赶来,身上还带着一股子腥膻的味道,看他的靴子,似乎还沾着暗黑色的血迹。

   朱榑见到了朱棣,连忙请罪。

   “臣弟来的匆忙,还望陛下见谅。”

   朱棣满不在乎,“朕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什么没见过!只是七弟,你现在忙活什么呢?怎么弄得如此狼狈?”

   朱榑呵呵一笑,“回陛下的话,就是一点小生意,不值一提。”

   徐景昌却幽幽道:“齐王殿下,向江南贩卖肉食,可不是小生意啊!”

   朱榑咧嘴一笑,“不大,真的不大,就是赚几个零花钱。”

   朱高煦笑了,“七叔,你当小侄看不出来?我盘算着,每年至少百万两以上,可比你当齐王舒服多了!”

   朱榑连忙摇头,“哪有的事,你们不能胡说啊,没有,绝对没有!”

   朱棣见朱榑变颜变色,也好奇起来,自己随便一句话,就赏赐出去那么多钱,属实有点败家。

   不行!

   必须问清楚。

   朱棣也不怕辛苦了,直接前往码头,查看情况。

   按理说他把码头交给朱榑,只是想着有往来的生意,他收个过路费也就是了,能有几个钱?

   可真正置身码头,朱棣猛然发现,自己想的单纯了。

   此时的天津,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而徐景昌就是最大的功臣。

   他到达北平之后,就铲除了许多走私商贾,杀得血流成河……但是徐景昌并没有切断双方贸易,相反,他在大宁设置了榷场,变走私贸易为正规贸易。

   这下子一来,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为正规贸易打开,许多商贾都争相赶来,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就出现了,那就是内卷!

   茶叶、丝绸、棉布、瓷器、铁器……这种草原百姓需要的商品,一下子丰富起来。

   而草原这边,能拿出来的商品,除了牛羊马匹之外,再无其余。

   生意没有持续两个月,粗略估算,大明就从草原方面净赚了十五万两。

   别说朵颜三卫了,就连之前和徐景昌商定贸易的阿鲁台也受不了了。

   这也太夸张了,两个月就流失这么多钱,一年就要损失百万两。

   要不了几年,就会把草原的金银吸收一空。

   到时候就真的只有南下抢掠一条路了。

   没办法,谁让你们大明太能赚钱了。

   对此徐景昌是半点不意外,要是连做生意都赢不了,那还玩个屁啊!

   不过这么下去显然不是办法,必须拿出策略,平衡贸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