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当学霸开了科技

第134章 投稿《科学》

当学霸开了科技 清汤云吞 2080 2024-05-30 18:06

  第136章 投稿《科学》

   这份疑是成功的样品。

   进行了电解液化学成分测定实验后。

   在溶液中确实有多硫化合物存在,不过含量却相当低。哪怕是作为工业化的应用,这种材料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给梁云带来惊喜的不只是对电解液的分析结果,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也同样喜人。

   在nm尺度下,23号样品的多孔结构能够允许电解液进入复合材料内部,增加离子导电性。与此同时,其表面的吸附能力,又能有效阻止多硫化合物向电解液中扩散,从而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而这也印证了梁云的理论并没有错,空心碳球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方向。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比表面积高达3025m2g-1,直径为69nm的空心碳纳米球,正好满足梁云此前的预测!

   即,比表面积在【2326m2g-1,3762m2g-1】区间,直径在【60nm-70nm】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扩散!

   也就是所谓的“新东西”!

   “难以置信……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张清洋院士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如果不是担心在小辈面前失态,他甚至忍不住大声呐喊出来。

   毕竟,这个发现真的非常让人振奋!

   梁云的嘴角也扬起了一丝笑意,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也算是落在了地上。

   虽然离彻底解决穿梭效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张院士,咱们先淡定,我们并没有完全解决穿梭效应,”停顿了片刻,陆梁云继续说道,“最多500转之后,正极硫材料的损失速率便会上升,与此同时比容量衰减速率也会开始放大,这项技术还有待改进。”

   张清洋院士忍不住说道:“梁小子,你对自己要求的太严格了。如果所有人都要求研究成果一定内被工业界拿去做成产品,我们的实验就不用做下去了!”

   这话张清洋倒是没有骗人。

   就这项成果而言,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换一个其它教授做出了这样的成绩,别说是兴奋的忘乎所以,只怕直接改改数据,就拿着成果出去吹牛逼了。

   不过梁云并不是那样的人。

   想了想,他开口说道:“虽然这项成果并不完美,还需要改进,但发篇SCI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张清洋院士问道:“你打算给这个新材料取名叫什么?”

   毕竟整个实验理论都是梁云所提出来的,那么从实验当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材料,如果要给新材料命名的话,肯定是梁云来命名的。

   梁云想了想,说道:“叫HCS-1怎么样,张院士。”

   虽然张清洋院士询问自己新材料该叫什么,但梁云还是觉得征求一下张院士的意见比较好。

   “HCS是空心碳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勉强还能用,而且因为是试作品,就暂时标号为1,行吧,就叫HCS-1。”

   张清洋院士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梁云给新材料所命的名字。

   ……

   HCS-1的成功,给整个锂电池项目带来了巨大进步,也给锂电池项目的研究人员带来了信心。

   只要他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HCS-1研制出来后,梁云就着手了HCS-1论文的写作。

   毕竟HCS-1的出现是锂电池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材料学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HCS-1本身足以形成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

   而作为HCS-1的提出者和发现者,梁云肯定要好好将HCS-1的相关知识给整理出来,编写成论文,代表到有关材料学核心期刊中的。

   当然,除了编写和发表HCS-1论文这事外,梁云还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给HCS-1注册专利。

   不过专利注册并非梁云亲自去弄,而且咱们的张清洋院士去注册的。

   虽然梁云是HCS-1的提出者和发现者,但是HCS-1是在高能科研院中的锂电池项目中研制出来的。

   可是说得上是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成果。

   在专利享有权上,整个项目研究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拥有HCS-1专利的享有权和收益权。

   所以,在专利注册时,HCS-1专利是以整个项目团队作为主体单位的。

   既然,在专利方面都是整个项目团队共同享有了,那么在HCS-1论文上,也肯定是整个项目团队都是论文的作者了。

   因此,在最终投稿时,整个项目团队的研究人员都是论文的作者,只是分为一作,二作,三作而已。

   一作肯定是梁云的,二作则是张清洋院士。

   毕竟HCS-1之所以能够被研制出来,都要归功于梁云所提供的理论,以及梁云和张清洋院士两人的不断实验得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