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当学霸开了科技

第133章 喜人结果

当学霸开了科技 清汤云吞 2122 2024-05-30 18:06

  第135章 喜人结果

   “新发现?”

   张清洋院士疑惑地看了一梁云,又看了看样品的扫描数据。

   从这些样品中筛选出比表面积在【2326m2g-1,3762m2g-1】区间,直径在【60nm-70nm】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体的数据中,张清洋院士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新东西。

   有些不敢相信看向梁云地说道:“难道是……?”

   梁云笑了笑,道:“咱们用高精度的电池测试设备检测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很快,实验室的助手便将最新款的MACCOR高精度电池测试系统给搬了过来。

   在检测之前,梁云他们需要把存疑的样品组装起来。

   于是梁云便跟张清洋院士开口道:“一人组装一半。”

   张清洋院士点了点头,说道:“好!”

   紧接着张清洋想了想,做出了吩咐:“11、14号样品由你负责,我负责15、23号样品。按照30%,20%,10%的质量分数将空心碳球粉末与单质硫混合,制成正极材料,然后组装锂电,具体细节梁小子,你应该懂吧!”

   张清洋院士不清楚梁云有没有组装过电池,便跟其说起了组装步骤。

   梁云立正挺胸道:“当然!”

   尽管梁云确实没有组装过样品电池,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他发挥的。

   毕竟电池组装的那套理论,梁云可是滚瓜烂熟。

   以前没有材料给他练手,现在实验室里大把。

   负极材料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合成工艺简单,现在改性PDMS薄膜与铜芯锂片的组合不仅仅是工业界的标配,也成了各大材料学研究所的标配。

   至于正极材料,就稍微要花点心思了。

   不只是空心碳球,一切碳纳米材料都存在类似的麻烦。

   简单的机械搅拌与研磨只能使空心碳球团聚体宏观地与基体粉体混合,对团聚体自身的分散无能为力。

   在采用球磨法将空心碳球与单质硫混合之前,还要通过添加聚氨基甲酸乙酯等表面活性剂将其分散在乙醇,然后再与单质硫混合。

   在手套箱中组装电池,然后接上电池测试系统,通过大量的充放电试验来确认,这些材料在电极中的性能。

   这些工作都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有手就行!

   很快梁云和张清洋院士便将所需要检测的存疑样品给全部组装好,开始了检测工作。

   ……

   连续检测了很多份样品,但都未达到梁云的预期目标,在那些被存疑的样品身上,未能找到梁云所要寻找的“新东西”。

   揉了揉酸涩的眉心,梁云将手中的圆珠笔丢开了一边,看向了正在观察着样品的张清洋院士问道。

   “张院士,15号样品情况怎么样?”

   同样顶着黑眼圈,守在扫描电镜旁边的张清洋表情有些苦闷地摇着头,“最后一组也完全报废了,几乎所有的硫单质都沉积在了碳材料的表面。你可以过来看下,样子很壮观……”

   梁云轻轻叹了口气:“唉,还是算了吧,已经看得够多了……”

   已经失败了15份存疑样品!

   太惨烈了。

   对于如此惨烈的实验结果,梁云甚至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论是不是出了问题。

   比表面积在【2326m2g-1,3762m2g-1】区间,直径在【60nm-70nm】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体,真的能抑制多硫化合物的扩散吗?

   然而这也是他最不愿意去怀疑的东西。

   因为在那之后,他又算了很多次,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如果这个理论真的有问题,那他就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那就是他坑了整个锂电池项目小组!

   他必须去跟张清洋院士坦白,空心碳球可能不行,他们走上歪路了。

   “到底是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梁云在心里苦恼着。

   等等!

   梁云忽然一个激灵,回过了神来。

   这实验都还没做完,自己怎么都开始考虑后事了。

   这才到哪跟哪呢?

   捏紧了拳头,梁云深呼吸了一口气,冷静了下来,看向张清洋院士继续问道。

   “让我瞧瞧……10%和30%组从200转开始就已经完蛋了,20%组……难以置信,这都500转了,竟然还在挣扎。”

   挣扎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

   看来张清洋院士对这个实验也是不抱任何希望了。

   不过,在梁云看来却完全不一样。

   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他克制着激动的语气,追问道:“负极材料体积变化呢?”

   透过电池壳上透明的部分往里面看了半天,张清洋院士微微愣了下,得出来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没什么变化。”

   虽然嘴上说着没什么变化,但是张清洋院士还是有些期待的,于是便用游标尺去测量。

   碳硫复合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一旦发生是非常明显的,即便是在宏观尺度下也能很清晰的观测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