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80后的回忆录

第217章 生日月份感叹

80后的回忆录 闲云小散 1970 2025-08-28 01:52

  吃晚饭的时候聊到是舅爷的生日,带了我好几年的舅爷,可惜十二岁以前的记忆没有留下舅爷的其它回忆,只留下了过年过节去拜访的记忆,六月也是母亲和弟弟,母亲的爷爷,母亲的舅舅,米云的小舅,大姨和表哥生日的月份,母亲说家人就有七人在六月份出生,米云还知道高中三年又大学四年的两个同学也是六月中旬生日,和米云母亲相差三五天内,好久没联系,生日祝福难发出,只能心里祝福,行动上很难表现。

   米云基本上不知道时间日期,不知道哪天是哪天,得过且过的每一天,只能知道工作日和自然日,什么时候开市,谁的生日到了也没有那么关注,母亲说舅爷生日的那天,以前母亲一大家人都会去帮忙做饭,舅爷的家应该是土墙屋,在人工填平的河道旁边,米云还是记得清楚的,小时候经常经过,有时候会去看看舅婆,只是舅爷过世后去的就更少了,人情世故是个大课题,确实很现实。

   舅爷过世后,一大家子人就很少去拜访了,米云一家人还是例外,毕竟米云小时候还是舅爷舅婆带大的几年,米云父母会感念,米云母亲的七兄妹就会自然变淡了,这也是真实人生,在全村搬迁出去的一年前,米云父母还专门接舅婆过来吃午饭,因为半夜三更对面荒村过来一只野兔,半夜三更在米云家里撞墙,撞伤被俘,早晨杀野兔款待舅婆,米云记得舅婆被她娘家人接走的场景,有那么一点印象。

   米云对舅爷的了解,很多都是听父母说的,小时候舅爷和舅婆还是独宠米云的,他们自己没有孩子,把米云当自己孩子养,当然米云没有记忆画面,都是听父母说的,幸福的画面很难留下记忆,米云也不清楚舅爷为么不留下子嗣,自己的亲妹妹一下子生了11个。

   米云不知道从哪里听到过小道消息,听说的是舅爷和亲妹妹几十年不见面没有交集,只能靠外婆的八个子女来往,尽管相隔不到一里远,互不打扰,可能闹点小脾气,舅爷听说很帅很有财气,影响了外婆一家人,舅爷前女友可能是国军高层军官,可能多少拖累家族,全靠外公几十年的村支书担保,才没有受多大冲击,熬过了特殊年代,米云也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版本故事。

   米云对舅爷的记忆不多,只记得他瘫痪在床,带米云几年的时候就是瘫痪在床,平常只有过年拜年去舅爷家看他,看他的时候,他会眼睛一亮,很高兴 ,米云不知道缘故,米云也不知道小时候被带过几年,是舅爷唯一带过的小孩,外婆的几个子女都还是母亲亲自带的,大的照顾小的,母亲作为老三,参加工作后都是一直照顾几个弟弟妹妹,背弟弟妹妹上学,放学再带回家,所以说舅爷是独宠米云的,连自己的亲外甥都没有带过,带作为亲外甥的下一代。

   还有舅爷过世那一天的记忆,米云也记得,母亲当时还在县城进修学校学习,都是事后几天才知道,当时没有回来参加舅爷的葬礼,米云有亲自参加过,至少没有遗憾,至于舅爷的其它记忆一点都记没有,连容貌都记不住,米云小时候断奶的时候送到湖北爷爷奶奶家半年,然后回来基本上舅爷舅婆照顾的,给米云喂饭和其他照顾,父母大清早把米云送到舅爷家里,晚上再接回去睡觉,母亲八兄妹逢年过节会过去舅爷家帮忙做饭,毕竟是直系亲属,还是一家人,长辈没有交集,长辈的子女不能没有礼貌。

   说到舅爷家的时候,母亲还谈了一段秘辛,母亲下面的一个妹妹生下来几个月后就得病夭折,就埋在舅爷家旁边,然后母亲还说外婆也是怀了11个 ,引产一个,和爷爷奶奶家一样,爷爷奶奶也是生了11个孩子,养大成人的只有五个,另外收养了一个姨奶奶家的孩子,外公和爷爷家差不多,解放前后身份刚好对调,穷人和中富身份对调。

   在养育孩子方面差不多,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米云母亲就带过好几个弟弟妹妹,上班多年都是如此,外公这边11个子女,养大成人八人,另外三人也是夭折,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医疗条件还是有限的,生活水平也是艰苦,母亲描述了普通家庭常年吃米糠,基本上温饱问题都难解决,母亲家里勉强能吃上菜饼,都是细粮,在那个年代算可口的美食,普通家庭的细糠是什么,简单解释一下,就是稻谷脱壳之后大米的剩余杂物,就是过去喂猪吃的东西,米云曾经也喂了十年猪,用过米糠。

   翻开历史课本,米糠简直像个受气包。《齐民要术》里它只能喂鸡鸭,《食货志》记载"贫者食糟糠",连《孟子》都把它当农村记账单位。古代贵族追求雪白米饭,把米糠当垃圾扔掉,却不知扔掉了整粒米70%的营养精华。

   吃糠咽菜这个成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意思是指吃谷糠,吞野菜,形容生活的贫困与艰辛。自古以来都是穷困潦倒的表现。

   这个成语有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吃糠咽菜已然成为了历史,大家现在已经把关注点从“吃得饱”转向了“吃得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