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简行诸天

第1468章 入职工部

简行诸天 不想当然 2667 2024-06-01 11:46

  (感谢书友“孤竹引龙”的1张月票,4张推荐票,“北风雪狼”的3张推荐票。)

   督理街道衙门?

   皇城、满城肯定管不着,内务府的地盘,至于全国,各地方大员只恨权利不够,别想管。

   实际上,能管的就是外城普通百姓的街道、逾制、违建什么。

   至于对于全国,和阴历老黄历一样,根据上面要求,每年发布下“新标准”,还真能管什么。

   相当于出一个部门规章制度一般,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屁事管不着。

   而且外城的很多事,还有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盯着,这个工部下面的“督理街道衙门”的权利估计更少,小股东?

   有笔帖式做好了谢玉的告身,来回禀,萨穆哈自然不会亲自送谢玉上衙,跌份呀!

   但谢玉的差事是康麻子点的,萨穆哈也安排自己的亲信师爷,一边给谢玉讲些工部衙门的“道道”,一边送谢玉上衙。

   四司两库粗略讲一下,就知道工部,真是“干活”的部分。

   内阁,甚至其他六部安排的事,其实也多是工部的人执行,怪不得民间称工部是“杂部”,就是工部尚书也是“杂官”。

   点协理大学士,入阁基本也是户部、吏部、礼部堂官的事。

   这督理街道衙门,衙署内,有同汉官六品主事一名,七品经承两名、八九品笔帖式四名,胥吏、杂役若干。

   除汉官主事,一个经承是汉人外,其他有官职的都是在旗的。

   京中各衙门,配旗人笔帖式这是常例,若不是这种穿过来,原身想法,最好的前程也就如此了。

   别看这笔帖式只是八九品,但那也是官了,官、吏、役三者是古代官府中的经典体系。

   换成现代就是实权官、公务员、临时工。

   吏就是做的好,熬和几十年,有机会能升到从九品,而役在普通百姓面前再威风,直系祖孙三代,禁止参加科举的,所以说是贱役。

   以谢玉的手段,说话自然让他们挑不出毛病,给人印象就是少年老成。

   其实,谢玉底细他们早就知道了,宫里旨意下达,萨穆哈突然调走前任。

   别看这些底层吏人,他们在工部当差十几年、几十年,才是真成的“坐地户”,千万别小看了吃瓜群众的能力。

   对于,谢玉的出身他们很快就查清,但这一接,几趟口风下来就明白。

   谢玉从一个被鳌拜牵扯,上三满旗的破落户,能连连中科,但看今日应对,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也开始提几分小心。

   占了前任办公室后,以老满人自居的正红旗九品笔帖式文德纳,立刻想谢玉展示投效之态。

   说起来,相比其他六部,满人在工部中是最少的,毕竟干辛苦活的,八旗大爷都怎么愿意去。

   更何况这工部中,相对被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侵占权利,比较“清苦”的督理街道衙门。

   当然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不是!

   不管真假,还是试探,文德纳的投效让谢玉能更快交接这工部,“督理街道”衙门一些规则。

   封建官场,可没什么特别培训的部门,全靠自己理解,理解不了,可是会真死人的。

   一般,像旗人在官场中有叔伯长辈了,入职前,一定会有很多提点,可惜这种没有。

   只能,尽量适应了,好在谢玉有雮尘珠在!

   从文德纳口中,谢玉知道自己的六品官,正俸”60两,禄米60斛,还有“恩俸”60两。

   这点钱,在普通百姓家里,肯定不错,但在官场中…。

   所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作为直接和街道联系的实务衙,虽有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的插手,但作为主官,也少不了一份孝敬的。

   “蔬菜烛炭银”是80-100两,“灯红纸张银”是80-100两,另外地方的冰敬、炭敬、节敬,虽少,也是能分一点了。

   怪不得都想当官了,这时期的升官真等于发财的。

   你能往家搂银子,还不出事,同僚自会说声佩服,绝不会说你贪污什么,做官不贪,反而不正常了。

   文德纳很有京片子风采,给谢玉讲了不少。

   这时汉人主事杨青林,请谢玉,想下衙后,代表衙署表情心意。

   谢玉自然明白什么。

   只让人回禀,今日有些迟了,明日,谢玉回包个院子,请大家席面。

   文德纳好像想到了什么,就请离了。

   谢玉想了想,让差役领他去档房,谢玉要看些旧存档。

   这一看就看到下衙,谢玉心中模糊有一个想法。

   刚好长保来接谢玉,说是夫人请的,家里来了许多“亲戚”。

   这点谢玉似乎有所预料…。

   一恢复,本来不大的十二间房院落,真多了许多人。

   随便一问都姓瓜尔佳氏的,果然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说句不恰当的话,早前那种拉关系、批条子、走后门、提前得消息、侵占资源的事,都是这帮大爷…,确实遗留了些这种风气。

   郑秋华那边早就等“急”了,谢玉多少安抚下,连官服都不着急换,得去见那“顶头”大爷。

   总之,答案是,他们都“支持”谢玉的。

   毕竟谢玉是受鳌拜牵扯,这一脉中,唯一得正经差事的。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康麻子“原谅”的开始,都是愿意为康麻子效死力的,当然了,能捞些好处,改善下生活更好了。

   入官场的寒门子弟,一般忠诚度比较高,但他们不贪就算了,一贪起来,又想起赵德汉了。

   这也是,官场上用能力平庸些的官贵子弟,还是能力出众,做事不顾及,寒门子弟的一个争论。

   最后,谈论的结果,谢玉是同意,但没直接答应。

   古代宗亲,尤其是满人部落老亲关系这种,避是避不开的,是得想个万全的。

   不只今天的来府里采访的亲戚中的优秀子弟,谢玉还让这几个老亲长辈,把说有受到鳌拜牵扯这一门的,都统计出来,年龄,家境,生活。

   谢玉的“沉稳”,反而让这几个老亲长辈,多了几分信心,几十年的打压,看人经验总是进步的。

   其实,受鳌拜牵扯的,也不止这支瓜尔佳氏的镶黄旗,还包括旗下忠心谋事的。

   这批人,用好了,对谢玉也是很大助力,不说想干什么事,只是有些事可以让人家干不成。

  喜欢简行诸天请大家收藏:(www.xs4.cc)简行诸天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