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征战汉末

第409章 王弋的战略(三)

三国:征战汉末 邙山之北 2130 2024-05-27 08:06

  练兵……

   王弋给了虎符。

   且不说甘宁的水军已经不怎么需要练了,吴匡的山地部队也早已成军。

   单单这两支军队的人数加起来就小四万,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一支大军。

   王弋愿意将指挥权交出去完全是因为郭嘉,以郭嘉的高傲,他都搞不定并且还对王弋任命周瑜没什么意见的对手,王弋这个二把刀是不适合掺合的。

   自知之明还是要有的,而且不仅是荀衍,远在扬州的袁术那边王弋也安排了:“公瑾,听说谁军里有个水贼出身的?让他带些人去扬州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些故交。”

   “喏。”

   一切安排完之后,王弋挥退了众人,眼神看向了荀彧。

   不论王弋做得有多好,荀彧内心中对大汉的感情依旧深沉。

   能够让荀彧将终结大汉说得那么明晃晃,事情一定小不了。

   果然,荀彧沉声说道:“殿下,最近不知何处传出来的风声,说您是‘大汉最后的忠臣’。”

   大汉最后的忠臣……

   真是好大一顶帽子!

   该来的时候它不来,等王弋不需要了,又结结实实的扣在了他脑袋顶上。

   “文若,你是从哪听到的?”

   “话本。”

   说着,荀彧拿出了一本小册子交给王弋。

   王弋只是看了一眼便笑道:“文若,没想到你还喜欢这些?”

   话本有个相当霸气的名字,叫《荡云集》。

   里面的内容却很是一般,是以一个虚构文人为主角写的一本风月小说。

   “殿下……”

   荀彧有些着急,这本书里面并没有写王弋,也没人敢拿王弋说事儿。

   但是里面的势力划分、大小事件都是以当今天下为蓝本的,代表王弋的势力最终另立新帝,重建了汉帝国。

   书中将王弋塑造成了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残暴,无所不用其极。贪婪好色、掳掠人妻、强抢民女等等……

   可以说除了对大汉忠诚以外一无是处。

   这本书能传到荀彧手里就说明民众爱看,而且现在也没什么印刷术,传阅完全靠手抄,想要夹带私货非常容易,只会越传越离谱。

   荀彧不可能允许有人这么编排王弋,今天就算王弋不找他,他也会来和王弋说这件事。

   然而,当他想要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的时候却犹豫了,话到嘴边变成:“是啊,偶尔看看杂书,舒缓一下疲惫。”

   “好,这不就很好么!”王弋起身,拉住荀彧的手道,“文若,十成力用一次,要比一成力用十次强得多。你要注意休息,争取每件事出手一次就够了。”

   “多谢殿下体恤。”荀彧行了一礼,“若无事,臣便告退了。”

   “去吧。”

   王弋点了点头,反身回去翻阅起那本话本来。

   说实话,王弋对于里面的内容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创作把他创死又能如何?也不是真的死了。

   只是他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弄得到纸,而且还是质量上乘的纸。

   王弋一直没有弄印刷术,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过他一直在治下推行用纸来代替竹卷和帛书。

   一来纸比较方便,其次也是为他将来推行印刷术做准备。

   由于目前技术上的不足,需要长时间留存的文件自然不能用纸,但是教学和随笔之类的用纸就会好很多,毕竟成本在那摆着呢。

   这本《荡云集》用的就是古今学堂的纸,有些东西已经不是荀彧能够掺和进来的了,他需要去源头看看。

   “备车,去太学。”王弋拿起书便向门外走去。

   春暖花开,清风徐徐。

   商贩们沿街吆喝,世家子走马踏青。

   王弋比较开心,他治理的效果初见成效,至少百姓们不再像两三年前那样破衣烂衫。

   吃饱很重要,有幸福感同样重要。

   当生存已经不是第一诉求,王弋就要收割这波信仰了。

   他现在正在攒钱、攒粮,等攒够一年的钱粮,他就开始实行计划已久的兵役制度,一线、二线、三线的部队都搞起来,到时候怎么失败都不会害怕。

   其实王弋这么想完全是被逼的,自从托罗死后王弋就有些膨胀了,又开始屁颠屁颠儿的和五军军务府的人推演军事。

   长弓兵确实厉害,让他很是爽了一把,直到他对上了战术大师周瑜。

   周瑜连输三盘,第四盘开始就将他按在地上抽,第六盘的时候甚至将两个王牌兵种——长弓兵和幽州兵团全都让给了王弋,依旧抽得他找不着北。

   那一次让王弋极为清晰地意识到战略和战术不是一回事,郭嘉吃瘪的时候他还大义凛然的教育人家,等真轮到他了,那种无力感真的令人绝望。

   单单军阵配合就不是他能玩儿明白的。

   小队为什么用刀盾而不是枪盾?

   骑兵在军阵中前后左右的摆放位置意味着什么?

   弓箭手和弓弩手该怎么配合?

   如何根据地形配置军队?

   为什么派遣部队都喜欢三千,而不是两千、四千、六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